財經最前線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2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財經理財
【財經最前線】化廢為寶 拚減碳再生財
2025.01.18 05:28
碳費從今年起正式上路,減碳已非口號,而是處處有商機的顯學。
財經理財
【減碳再生財1】養殖黑水虻 賺廚餘飼料財
2025.01.18 05:28
一踏入循創生物科技黑水虻吃廚餘的雲林廠房,高聳六層式自動化產線,旋即傳來類似阿摩尼亞氣味,總經理錢柏綸幽默地說:「那味是3,600萬隻虻寶寶放的屁。」線上取出一盆方盒,隨手撥弄了幾下土,只見長得跟蛆一樣的蠕蟲萬頭鑽動,教人寒毛豎立、密集恐懼症發作。
財經理財
【減碳再生財2】垃圾新經濟 廢物變新建材
2025.01.18 05:28
大巨蛋VIP包廂內充滿時尚派對感的泡泡沙發、桌椅,居然顯擺地出現在小智研發辦公室會客廳,更教人吃驚的是,它們竟然都是垃圾做的。不覺得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董事長黃謙智說:「大巨蛋貴賓室就是小智設計的啊!把垃圾變成新資源我已經幹了20年。」
財經理財
【減碳再生財3】回收廢食用油 煉工業基底油
2025.01.18 05:28
每天營業18小時的台灣鹽酥雞台北大直總店,400升的廢油桶即將滿載前,位於台南永瑞實業戰情中心就會收到通知,立刻派車前去卸載,將廢食用油精煉成乾淨的基底油。
財經理財
【財經最前線】拒幫房東賺錢 他們靠餐車創業月收百萬拓新路
2023.01.24 05:58
2022年,6都店面租金以3至16%不等漲幅,成了壓垮店家的最後一根稻草。免被租金瓜分利潤,營業時間、場域更彈性的行動餐車強勢崛起,從北到南都能見其蹤影。
時事
【餐車發大財1】餐廳倒閉揹百萬債險輕生 他騎機車賣馬來炒飯月收90萬
2023.01.24 05:58
2022年,6都店面租金以3至16%不等漲幅,成了壓垮店家的最後一根稻草。免被租金瓜分利潤,營業時間、場域更彈性的行動餐車強勢崛起,從北到南都能見其蹤影。
時事
【餐車發大財2】大方分紅換來店長起鬨背叛 他創雙餐車品牌伴癌妻臨終
2023.01.24 05:58
2022年,6都店面租金以3至16%不等漲幅,成了壓垮店家的最後一根稻草。場域更彈性的行動餐車強勢崛起,從北到南都能見其蹤影。本刊採訪3位餐車創業主,在這之前,他們都曾開店,卻因種種變數,美夢變惡夢。「行丼」與「蛋塔村」雙品牌餐車創辦人邱源和,擺攤時間集中火力,陪癌妻走完最後一程,旗下現有10台餐車。
時事
【餐車發大財3】鐵粉排7小時無怨尤 大甲媽命定不准改行的幽靈餐車
2023.01.24 05:58
2022年,6都店面租金以3至16%不等漲幅,成了壓垮店家的最後一根稻草。免被租金瓜分利潤,營業時間、場域更彈性的行動餐車強勢崛起,從北到南都能見其蹤影。
財經理財
【餐車發大財番外篇】全身刺青都和錢有關 他靠炒功谷底翻身
2023.01.24 05:58
「峇馬來炒飯」餐車創辦人李暟䔗的短袖T恤,遮不住雙臂上鮮明的刺青,小時候因父親創業失敗,全家經濟陷入困頓,錢與脫貧成為他人生的最大目標,身上所有刺青圖騰都和錢有關,左臂刺的「成功」,倒過來看是「加油」,右臂的「挑戰」顛倒則是「勝利」,全是自我激勵標記。
財經理財
【餐車發大財番外篇】百人想加盟他全拒絕 寧教親友月賺10萬起跳
2023.01.24 05:58
周間午餐時刻,新北市五股餐車市集湧入潮水般覓食人群,在便當、蚵仔麵線、炒米粉、滷肉飯等陽春台式餐車海中,白色系車頭與木頭層架的文青味「行丼」餐車,顯得格外醒目。賣現點現煮日式丼飯,創辦人邱源和選用料、飯分離的雙層便當盒,避免醬汁把飯泡爛,均價80元的餐點,盛盤後還打入一顆溫泉蛋,讓幾乎天天來報到的小資女直呼「CP值破表!」
財經理財
【餐車發大財番外篇】被刁嘴婆媽磨出好手藝 警察開單也凍未條被圈粉
2023.01.24 05:58
蔡嘉修與女友陳右昕共同經營的幽靈餐車「胖子修」,只賣碳烤古早味大腸圈、鹹豬肉與香腸3樣產品,竟能圈粉18萬人,沒錢拜師學藝的蔡嘉修,靠上網查食譜加上不怕失敗的實驗精神,自行鑽研製作古早味大腸圈手藝,初期在市場擺攤,一度因品質不穩乏人問津,後來靠當地刁嘴婆婆媽媽熱心幫忙調整口味,才抓出黃金比例,如今連警察開單也凍未條被圈粉,邊驅趕邊偷問「等下可去哪裡取貨」。
財經理財
【餐車贏利拓新路】吞罰單遭驅趕成隱形成本 餐車創業真的比開店更好賺?
2023.01.24 05:58
2002年6都店面租金以3至16%不等漲幅,成了繼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壓垮許多餐飲店家的最後一根稻草。取而代之,免被租金瓜分利潤,營業時間、場域更彈性的行動餐車強勢崛起,從北到南都能見其蹤影。然而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餐車,吞罰單、遭驅趕成為隱形成本,為何仍有新血前仆後繼投入?餐車創業真的比開店更好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