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誌誠小檔案
- 現職:蒔木工坊負責人
- 年齡:66歲
- 創業時間:2019年底
- 月收入:2萬~3萬元
- 經歷:電子廠焊接員、種蘭花、北科大工業設計系3D電腦繪圖兼任講師
前大學講師 疫期意外創業
頭髮灰白的他動作仍俐落,從木材堆中挖出舊房舍拆下的木頭廢料,操起工具快速拔除釘子,別人不要的垃圾,在他眼中可是寶藏,「很香喔,這是檜木,台灣特有種,是寶貝耶!我目前用的檜木還沒買過,都是撿別人的廢料,弄掉表面釘子或油漆,裡面都可以用。」
陳誌誠五年前創立蒔木工坊,專售自行設計製作的木作小物,例如小鳥跳躍於森林野菇上的旋轉音樂鈴、能展開花瓣的杯墊、永遠不倒的水杯等。在別人準備退休的人生下半場,他61歲創業後才找到自己真正快樂泉源,「人的一生難免會有低潮,我想做療癒商品,而且我的生活步調就是要一直工作,閒不下來。」

創業前,陳誌誠是北科大工業設計系3D電腦繪圖兼任講師,好學的他曾為了讓繪圖更貼近室內設計實際施工標準,到職訓中心學木工,後來受學校號召,到台中豐原帶領木創中心,培訓木工管理人才與產學合作,無意間打通木作連接商業的任督二脈,「以前我們和家具品牌『有情門』合作,以豐原知名糕點綠豆椪外型,發想『豐原椪迴紋針收納座』,做了好幾千個,成本概念也是跟他們學的,從成本價到市場價,至少要2.5倍。」
他在木創中心待了4年半,從未想過創業,崇高的理想推動他辭去教職,到非洲史瓦帝尼做志工,教導當地孤兒做木藝品募款,第二趟出發前因新冠疫情爆發而被迫中止。閒不下來的他想再找份工作,疫情加上年過60歲,求職都沒有下文,「當時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南非分會會長看過我做的音樂鈴,向我訂500個要當禮品,因為有訂單,我就順便創業。」

女兒陳立宜了解工作狂的父親,無條件支持他,「他在家也一直做這些木作,還會做到忘記吃飯,他很樂在其中,沒事做反而不快樂。」陳誌誠貸款20多萬元,加上積蓄,以100萬元創立蒔木工坊,因資金不多,他從原料和設計上面精準管控成本,產品定價平均落在500元上下,親民好入手,在電商平台Pinkoi販售,偶爾也擺市集。

琢磨邊角料 樂在自娛娛人
「我不買昂貴的木材,買一些人家裁切後無法使用的邊角料,或為了疏伐而砍下來的細枝,和舊屋廢料。」陳誌誠拿出一隻雙色木鱷魚說:「像鱷魚的花色,我買同時有淺色跟深色的木頭創作,通常別人不要這種兩色的,就會比較便宜。」

他也坦言,創造力和靈感可以被訓練,「你多學東西,對很多事物會有感覺,才能深入觀察。」他因興趣,過去曾在不同學校開設的假日班、夜間班、暑期班,學過園藝、電影創造、視覺傳達和動力機械,也希望下一階段目標結合所學,設計融入聖經故事、伊索預言的木頭動畫板,「希望是會動的,有音樂,會花很多時間研發,可能也賺不了太多錢,因為市場有限,但對人心的鼓勵、撫慰,我覺得很有幫助。」
其實陳誌誠的創業路,本身已是最大鼓舞,在不少退休族仍摸索生活方向時,他從未迷惘,「想做的事情做不完,我只希望做到不能動為止。」只有他獨自一人的木造樂隊,正奏著輕快的夢想進行曲,沒有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