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5 06:25 臺北時間

【中國機器人二】脫臼能靠機器人整骨? 他坦言「研發不一定有市場」

mm-logo
新松機器人高級副總裁王宏玉。(圖片來源:新松)
新松機器人高級副總裁王宏玉。(圖片來源:新松)
在新松就有一個小故事,先前開發出骨科/正骨機器人,可以幫助脫臼患者的骨骼復位,並已經拿到生產許可證,但醫療系統基於某些原因並不樂於採用,市場推展不開,新松就決定停止此專案,儘管專案的商業化不順遂,也從未影響新松對研發的投入,這種做科研的精神,跟它誕生於學術科研圈息息相關。
「自我研發可能不一定樣樣有市場,但做出來就是體現一種創新實力,過程中有些東西能形成產品,新松研究院就是個大的孵化器,服務機器人、潔淨機器人、醫療機器人都是研究院孵化出來的,」王宏玉對DT君說。
研究院大約200多人,一部分人是做基礎研發,相關技術都可以做,另一塊則是產品研發,市場需求出現,通過相關技術做成產品形態,接著進行內部孵化,「產品如果能夠銷售1000萬以上,就變成BU(Business Unit)獨立運營,再做大達到上億元規模,就成為BG(Business Group)。」目前工業機器人已經成為BG,服務和醫療機器人則是BU規模。除了研究院外,每個產品線也都各自有研發人才。
在新松研究院裡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服務機器人。(圖片來源:DeepTech)
研究院人員在測試恐龍蛋機器人。(圖片來源:DeepTech)

機器人趨勢一:智能化

從打造中國第一台落地行業的AGV至今,王宏玉看著機器人行業近30年來的趨勢及挑戰,「機器人發展數十載,整個大的原理基本上一致,關鍵在於智慧化的提升,機器人的發展從原來的純機械動作,搭配智慧感測器以及人工智慧相關技術,機器人的變化會越來越多,」他說。
例如,最早的AGV機器人是電磁導航,沿著固定路徑行進,後來逐漸變成磁導航,就有了路徑的變化,接著開始採用鐳射導航,實現「無路徑導航」。現在的最高端發展則是進入「自然環境識別」,當它進到一個環境裡,轉一圈就知道哪邊能不能走,或是使用者給指令如送水,它會知道該停在哪裡,並且與使用者對話。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