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為了讓藏族友人一起拍片,萬瑪才旦說服原本學美術的朋友松太加去北京電影學院學攝影,又鼓動玩音樂的德格才讓學錄音,有意識的組建團隊。萬瑪才旦一開始拍片,松太加與德格才讓就參與,「那時松太加是做電影美術,德格才讓是錄音助理,由實地工作獲取些經驗。接著他們就擔當主創的職位,松太加當攝影、德格才讓是錄音。大家對這種文化更了解、對這個語言有熟知度,工作起來就更深入、可以激發更多的創意。」
萬瑪才旦表示,「如果只有幾個人拍電影,很難形成一個現象、一股力量,所以我希望有更多人參與,尤其是年輕人。等他們有了一定的技術、學習的經驗、時間的經驗之後,再幫助他們拍攝自己的電影。」
後來萬瑪才旦班底出身的松太加、拉華加、德格才讓等,均在他監製下,紛紛升格當導演,且有不錯的成績,作品匯流形成藏語電影新浪潮。此外,2005年萬瑪才旦在故鄉青海安多藏區拍攝的《靜靜的嘛呢石》,因成功得獎,激勵新生代,加上隨著數碼技術的推廣,各種影像創作、實驗慢慢增加。整個環境也發生變化,電影資源與相關書籍普及,很多大學紛紛設置影視專業,學習電影的藏人也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