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推理劇《誰是被害者》描述刑事偵三隊長與素來不睦的鑑識官,一同追查王水溶屍案。但鑑識官發現,關鍵證物竟與失聯已久的女兒有關,因而對警方隱瞞線索,私下另與社會線女記者交換情報追查真凶。辦案過程中三方相互猜忌,卻因不斷出現被害者讓案情陷入膠著。
該劇共8集,囊括張孝全、王識賢、許瑋甯、鄭人碩、林心如等卡司,獲文化部「107年度超高畫質電視節目製作」補助2,300萬元,由瀚草影視籌資、製作,並與良人行影業、台灣大哥大三方聯合出品。謎樣劇情輔以特效化妝,依照人體尺寸比例製作各種遺骸,真實呈現溶屍、自焚、解剖等駭人情節,打破台劇尺度,預告推出後引起廣泛討論。
早在去年《誰是被害者》後製階段,Netflix看完劇本及2集影片後,便決定搶下全球獨播權:意即《誰是被害者》在台灣及海外190個國家地區,只能在Netflix獨家收看,不僅創下Netflix購買台劇版權的價格紀錄,亦為Netflix首次在台灣運用的模式。目前Netflix全球付費會員人數已超過1.67億。
此外,瀚草影視也成功保留中國大陸的銷售權利。總監製曾瀚賢強調,雖然Netflix尚未進軍中國大陸,但購買台劇版權時,授權地區通常涵蓋中國大陸,「國際OTT平台競爭激烈,Netflix積極尋找作品,也願意用更彈性的合作方式為好作品買單。」
前置編劇期,就安排社會記者、法醫、鑑識警察、刑警加入討論,為劇組及演員上實務操作課。
5年前,曾瀚賢與製作人湯昇榮買下現為鏡文學簽約作家「天地無限」的多部推理小說改編權,其中《第四名被害者》交由旗下IP開發公司「英雄旅程」的編劇梁舒婷、徐瑞良改編,費時2年完成8集劇本。
劇本將原著大篇幅的女記者觀點,改為刑事分隊長、鑑識官、女記者3條主線,每集另設一名核心要角,讓故事及角色更豐富。曾瀚賢指出:「一般懸疑推理故事目的在找凶手,我們是在找被害者,用新的視角擴充原有的世界觀。未來我們處理不同類型的IP作品,都會延續類似的概念和方法,多方思考。」
湯昇榮補充:「團隊除了保有作者對台灣職業體系、社會脈動的關鍵概念,以及女主角『徐海茵』,其他全改,藉此拉高作品的視野。韓國影視公司2年前也買下這部小說的改編權,但我們改編後的故事富邏輯又獨特,韓方看了一定會感到驚訝!」
《誰是被害者》集合瀚草歷年作品累積的經驗及資源,包括恐怖驚悚電影《紅衣小女孩》三部曲、醫療職人劇《麻醉風暴I、Ⅱ》等,製作品質更為提升;甚至在前置編劇期,就安排社會記者、法醫、鑑識警察、刑警等專業人員組成的顧問團隊加入討論,為劇組人員及演員上實務操作課,解說法醫、鑑識等程序,拍攝期從旁指導,後期則看片校正,細心檢查每個環節。
湯昇榮舉出:「細節非常重要,會影響觀眾進入故事的速度。劇中每項專業角色都有專人指導,連心理諮商師都邀請進組,檢查人物心理狀態的表現是否正確。」
導演交代演員透過寫自傳、找資料等功課,填滿角色背景和成長過程,演出時也持續討論。
該劇由莊絢維、陳冠仲聯合執導,曾執導電影《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短片《76号恐怖書店之恐懼罐頭》的莊絢維擅長掌握演員情緒表現、場面調度;《紅衣小女孩》《目擊者》副導出身的陳冠仲,熟悉現場工作、善於協調。2人相互提醒,共同分擔與演員的溝通,梳理角色。
導演莊絢維認為:「專業顧問團隊不只提供技術,也給演員很多對角色的想像、人物設定、理解角色心理。例如法醫日常的生活樣貌、記者平時面對的挑戰和衝突等。」
前置期導演交代演員透過寫自傳、找資料等功課,填滿角色背景和成長過程,演出時雙方仍不斷討論。陳冠仲解釋:「每位被害者代表某種社會面向及困境,觀眾可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除了花時間建立角色彼此關係,也不停修正角色對事情的反應、與人的互動及表現的程度。」
《誰是被害者》以80天拍攝,但劇本開發與前置作業卻花了2年多。由於故事縝密加上專業技術龐雜,莊絢維直言每一步都不簡單,需依賴團隊專業和凝聚力:「每個組別都提供各自專業的建議,不像一般劇組由導演決定所有事。比如剪接師會加入討論劇本,若拍攝中我臨場想用特殊風格表現,也可跟剪接師溝通,幫助我快速做出判斷。」
該劇用懸疑劇情包裝、驚悚特效強化感官刺激,最終故事以療癒核心做結,保有瀚草一貫帶有人文情感的選材企圖。曾瀚賢不諱言:「劇中過氣女星遭網路霸凌、過勞的房仲,都是台灣正在發生的事。社會提供我們素材,我們也想回應社會,為辛苦人發聲。儘管環境殘酷、孤立,還是能透過情感聯結,拉住想放棄的人。」
去年參與製作《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湯昇榮認為,成功的台劇不在於表現技巧和產值,而是娛樂觀眾的同時仍留下餘韻,讓一向對社會脈動敏感的台灣人,多一點空間思考,找到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