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1 05:58 臺北時間

【再見中華商場5】見證風雲起落 首代住戶王安平

mm-logo
人物
1993年,從中華商場搬出後,鮮少拍照的王安平在新的運動鞋店面留影。(王安平提供)
1993年,從中華商場搬出後,鮮少拍照的王安平在新的運動鞋店面留影。(王安平提供)
王安平的親友,暱稱他「芫荽」,其實他的乳名是「永水」,只是福州來的母親總帶著濃濃鄉音喚著,聽起來就像香菜的台語。
今年66歲的王安平,已經沒有經營任何生意。但他是中華商場第1代住戶,在第2棟長大,在第1棟賣過皮鞋,第5棟開過雜貨店、麵店及運動鞋店,見證中華商場的人情世故、風雲起落。訪問約在離他中華路不遠的高樓住家,故事就從那福州話此起彼落的中華商場第2棟說起。
很多人以為,中華商場的「外省人」多是1949年跟蔣介石一起來台的老兵,然而王安平長大的中華商場第2棟,90%幾乎是福建人,不少是聽說台灣景氣不錯,更早搭船來台討生活的人。王安平回憶,父親1945年到,從基隆上岸,安身在中華路鐵道旁簡易搭的棚戶,隔2年,母親帶著阿嬤與二姊來,「她們是最後一批,沒來就不能過來了。」

上百兒童 炎夏臥睡騎樓

最早,王安平父親做皮鞋,賺了錢就換成金條,以便返鄉。但兩岸關係轉變,回鄉無期,勉強安頓的棚戶,在蔣介石一聲令下,夷為平地,新的地方,需繳建築費才能繼續,「那時警備(警總)出來說:『幾號沒繳就取消。』我們嚇死了,每個人盡量去籌錢。」
1992年中華商場拆除前夕,可看到捷運工程、抗爭白布條,以及商場常見的皮鞋店。(聯合知識庫)
王安平的中華商場跑馬燈,大概都與討生計有關。小時候,大人忙做工,小孩自己玩,中華商場光小孩就1、200個,想像《天橋上的魔術師》早20年的版本,孩子們吃飯沒飯桌,全拿去騎樓吃,晚上熱得要命,就躺在騎樓睡,夏天男孩子拉一條水管到外面洗澡。因為同樣貧困、同樣為生活奮鬥,鄰居感情好得不得了,「幾乎沒有人關門,我媽會說你去隔壁借鹽、借蔥,像大家庭一樣。」
開始工作後,王安平就一直以小本生意賣麵、賣冰,在競爭激烈的中華商場求生存,直到1983年,他和太太湊了100萬元開運動用品店,別人賣跑天下、中國強,他跟名牌代理商簽Nike、Reebok等,搭上年輕人流行,才不怕跟風競爭。

再遇故人 敘舊奇人軼事

王安平的父母再回到福州差不多也是那時的事。彼時,台灣尚未解嚴,但默許從泰國轉機香港進去。母親焦急地想回去看當年留在家鄉的大女兒與家人,衝第一批,回來立刻接到警備總部的警告電話:「欸,王甘依妹嗎?妳有回去大陸齁?不能再回去囉。」
王安平孩子幼時在中華商場的相片,後為佳佳唱片行。(王安平提供)
鄉音已遠,家鄉人事已非,中華商場拆遷後,當年共患難的住戶也四散。王安平的母親,再不能像從前一樣輕易串門子。只是偶爾傳來誰的消息,像是第5棟1樓當年賺了好幾億元的禮品店,全家因中美斷交移民美國後,開了連鎖汽車旅館與自助洗衣店,結果能幹的老闆娘被黑人司機槍殺,先生與兒子悲傷回台。
隨著中華商場第1代離世,第2代各奔東西,王安平只有跟太太或老友喝茶敘舊,才說說那些年的奇人軼事:雙連冰店老闆深夜鐵門拉一半遭移工劫殺、新生戲院大火將中華商場第5棟整排鐵門燻得通紅,以及福州老鄉在廁所邊賣衛生紙給觀光客到買房子等……。那些年,像一場夢,他跟太太總是忙到10點多閉店才散步到中山堂、龍山寺吃小吃。
但那些年,也不是一場夢。兒女紛紛成家立業的他,前些日子,在西門町街上碰到他在中華商場遇過最傳奇的人物——天橋上的乞丐,「他每天下午1點來,5點多走,走時都會來我家吃麵,跟我換錢,我才知道他一天可以討到7,000多元!」王安平描繪,小兒麻痺的乞丐,拄著拐杖,裝滿銅板、沉沉的布袋就掛在他細細的脖子上,晃呀晃,30年後再相遇,乞丐坐的是電動椅,問他以前賺的錢呢?對方坦承,酒店揮霍掉了,「來得快,去得也快,若以前青菜(台語「隨便」)買2、3間房子就好了。」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