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8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專訪】藉晶片優勢組國家隊 黃崇仁:開闢電動車供應鏈

mm-logo
財經理財
黃崇仁創電動車協會,誓言領軍電子業搶食汽車零件大餅。
黃崇仁創電動車協會,誓言領軍電子業搶食汽車零件大餅。
全球瘋電動車,就在鴻海力推的電動車大聯盟MIH將於8月運作前,國內半導體大老、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另組「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獲得電動車供應鏈大咖和碩、友達支持,下一步更將爭取護國神山台積電加入。
上週三(7月28日),黃崇仁接受本刊專訪,直言「晶片荒」讓全球車廠看到台灣的重要性,希望藉著晶片優勢,跨域整合台商全面搶攻電動車商機,他更霸氣向業者喊話:「想投入電動車的人,這裡能給你未來。」
「讓台灣資通訊產業切入先進汽車產業生態系。」7月19日,台灣半導體界大老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登高一呼宣布籌組「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透過視訊向參與籌備會的數十位產官學界人士說。

黃崇仁小檔案

  • 年齡:72歲
  • 現職:力積電董事長
  • 學歷:台大物理學系、美國紐約大學西奈山醫學院博士
  • 經歷:北醫生理系主任、力捷董事長、精英董事長、力晶董事長、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台灣半導體協會理事長
  • 家庭:妻于素珊(藝名于珊)
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於7月召開線上籌備會,黃崇仁預告今年底正式成立。(TADA提供)

抓準時機 組先進車用

黃崇仁(右)劍指電動車,獲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左)、友達2大特斯拉供應商支持。
攤開受邀參與籌備的廠商名單,赫然可見和碩、友達等電動車供應鏈大咖支持。
當市場目光都放在已有1,800多個會員,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發起的電動車聯盟MIH之際,過去與汽車業無關的黃崇仁卻異軍突起,拉攏和碩童子賢、友達彭双浪兩位科技大咖,打算另組「先進車用」國家隊。各界都好奇這位曾讓力晶負債千億元下櫃,卻成功轉型成「小台積電」的力積電又將申請掛牌,被科技業稱為「九命怪貓」的黃崇仁此時出手,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藥?
上週三(7月28日),黃崇仁在力積電台北總部接受本刊專訪,開宗明義就說:「『晶片荒』讓全世界都看見台灣,此時正是切入電動車的絕佳時機。」回憶10年前,台灣手機零組件研發、生產基地大舉移往中國,導致錯失智慧型手機的輝煌年代,「如今電動車相關的晶片與零組件都在台灣研發製造,這次不能再錯失了。」黃崇仁不諱言地說。
各國訂出燃油車大限,電動車霸主特斯拉銷量狂飆,上半年大賣38萬輛新車。
電動車風潮席捲全球,龍頭特斯拉今年上半年銷量狂飆,大賣38萬輛新車,成長率超過5成,歐盟還率先出手制定燃油車末日,2035年起所有車廠在歐洲都只能賣電動車,逼著全球車廠必須「棄油轉電」。
黃崇仁預告,若這些傳統老車廠不找新夥伴合作,保守作為恐因燃油車市場萎縮而被淘汰。反觀,特斯拉以領航者之姿快速崛起,也讓福斯、豐田等歐日車廠決定加速發展電動車與其抗衡,已成為台廠切入點。

尋找盟友 取台灣優劣

電動車大勢崛起,黃崇仁鼓勵電腦、通訊等電子廠轉攻汽車電子,搶食新商機。
原來,今年初車用晶片全球大缺貨,導致福斯、福特、豐田等大車廠被迫停工,逼得德、美、日等汽車大國,必須透過經貿與外交管道,向台灣求援,讓外界看到台灣半導體業的重要性,也給了台商切入的新機會。
台灣半導體製造優勢領先全世界,成為電子廠轉攻電動車的強勁靠山。(台積電提供)
「過去,汽車公司根本看不起半導體,一台車賣10萬美元,你(半導體)的東西才占500、600美元,連1%都不到,沒想到,他們瞧不起的東西竟成為致命傷。」他坐直身體接著說:「車用晶片缺貨,問題出在汽車業長期依賴的Just In Time(即時生產)管理模式所致。」黃崇仁搖著頭說,「疫情爆發導致他們生意不好,堅持砍訂單,只好把產能挪配其他公司,後來你回頭要貨,怎麼有產能給你,結果證實大家很依賴台灣。」
「所以,我帶頭是有意義的,因為台灣半導體很強,可以預期未來沒有對手,就像力積電生產車用晶片,都在電動車零件裡頭,我們要由下往上,把晶片實力轉換成零件的實力,讓台灣電子業搭著半導體出去找機會,從供應鏈角度絕對有優勢。」被同業力拱,可能出任第一任理事長的黃崇仁吐露原委。
既然要靠台灣的晶片優勢來爭取全球車廠青睞,勢必得找護國神山台積電加盟,「近日就會親自拜訪劉德音,要爭取有會員眾多的台灣半導體協會支持。」曾任台灣半導體協會理事長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關係匪淺的黃崇仁說。
電動車協會要結盟台積電、台灣半導體協會,黃崇仁將親自拜訪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
他還透露,未來TADA協會走向類汽車電子技術公會,邀請經濟部加入,提供電子業、中小企業交流、整合,集思廣益朝電動車領域發展。「更何況,台商不能只靠筆電、手機生意賺錢,必須掌握電動車商機,才能擺脫低毛利困境。」他逐一盤點電動車所需各式零件,從系統、軟體、電池、電控到晶片開發,具國際競爭力的台商擁有不少優勢。

區別MIH 非競爭關係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左)結盟裕隆董事長嚴陳莉蓮(右),MIH聯盟吸引全球逾1,800家廠商加入。(鴻海提供)
本刊好奇,目前台灣已有劉揚偉號召的鴻海MIH聯盟,並獲得1,000多家國內外業者支持,黃崇仁選在此時另組「先進車用國家隊」,是否有較勁的意味?「鴻海的目的就是造車,現在已有造車技術的業者可以加入;但過去沒有汽車業經驗,現在想投入電動車的業者,我們(協會)能給你成長機會。」黃崇仁提及鴻海與MIH聯盟,「如果他們是專賣店,我們比較像百貨公司的採購群聚。」
相對鴻海以過去台灣科技廠擅長的ODM(委託設計製造)模式,打造MIH整車平台,以鴻海當出海口,爭取全球白牌(非主流大廠)電動車的生意。想借力台灣半導體優勢的黃崇仁認為,讓台灣的零組件實力,被大車廠們看到才是關鍵。他也強調雙方出發點不一樣,並非競爭關係。「他們(MIH)會員數雖多,但實際能很快受惠(拿訂單)的業者應該有限。」黃崇仁笑著說:「我們是帶大家賺未來的錢。」
「台灣打電動車市場,不能只有做汽車電子的廠商獨享,過去做電腦、通訊的業者也該動起來。從技術眼光來看,台灣科技業跨入汽車電子的門檻其實不高,唯獨就是汽車業的產品認證時間,比傳統電子業長很多。」黃崇仁發現台灣科技業想投入電動車市場,卻苦無切入機會,「可以複製搶食工業電腦,揪團『打群架』的策略,從零件供應商切入,躋身電動車供應鏈之中。」

考量成本 舉三菱案例

黃崇仁口中所說的「晶片荒」,不僅讓全世界看見台灣半導體的實力,也讓美、日、德等科技大國,爭先點名台積電赴當地建廠,解決「半導體境內自給自足」的問題。但這也讓手中擁有12吋廠數量,僅次於台積電的黃崇仁不禁長嘆一口氣。「我很贊同Morris(張忠謀)前陣子在APEC會議中呼籲,『各國晶片自給自足的做法,情況可能會失控到可怕。』的說法。」
黃崇仁(左)掌力積電穩吃成熟製程訂單,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交情匪淺。
他以曾是力晶合作夥伴的日本三菱電機,當年在德國投資失敗的血淋淋案例提醒劉德音,「當年德國給了三菱多少好處,他們才答應設廠。問題是三菱後來發現德國設廠沒有競爭力決定退出,卻必須先將昔日拿到的所有好處全部吐回,拖了好多年才能把廠關掉。」而黃崇仁口中所謂的「競爭力」是什麼?「就是Social cost(社會成本)太過昂貴,這裡頭包含了工會、勞工福利、環保問題引發的成本,一口氣吃掉公司25%的毛利率,都還算是客氣的。」黃崇仁秒答。
「你看這麼高的成本,如果歐洲廠生產的晶片跟台灣廠賣一樣的錢,台積電去這些國家要怎麼賺錢?根本賺不到什麼錢,這是自己吃子彈,對台積電股東不公平。」黃崇仁直言。
黃崇仁還以自己20多年的半導體經驗分析,歐美日等國政府都想沾台積電的光,去當地設廠提供車用晶片,殊不知台積電做的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對車用晶片毫無用武之地,如果台積電在當地做成熟製程根本不可能賺到錢,最多就幫當地政府增加就業機會。
台積電確定赴美設廠,位於亞利桑那州預定地曝光。(楊應超提供)
「台積電會很慘、很辛苦,因為他們是被逼去的,外國政府看你賺太多,找你去,最多只會補貼一筆錢,日後蓋廠營運後不賺錢,台積電就要拿台灣賺的錢去補貼國外廠房,這裡頭有陰謀啊。」黃崇仁嘆了口氣說。「劉德音、魏哲家肯定壓力很大,連張忠謀都提醒台積電勿忘『台灣才是最重要的地方』。」
愈講愈無奈的他,再補一槍:「你看TOSHIBA (東芝)半導體堅持留在日本,結果也差點垮掉。」他不吐不快又提到積極發展半導體的印度,「印度官員跑來台灣招商,問題是當地電力不穩,人民教育水平落差又太大,條件也不適合。」

難纏對手 需當心韓國

全球鬧晶片荒,各大車廠聯手各國政府祭優惠條件,爭取台積電海外設廠。
黃崇仁直言,台灣還是全世界最適合投資半導體的地方,「因為人力與社會成本穩定,加上各家半導體分工相當清楚。」他還透露自己曾提醒總統蔡英文:「台灣的半導體很強,這是外國人沒辦法改變的。」黃崇仁笑說。
話鋒一轉,他也提醒台灣發展電動車要格外當心韓國,因為韓國有現代、KIA等傳統車廠,背後還有三星、海力士等科技大集團支持,整合起來將是難纏的對手。
訪問到最後,不改企業大老的直率個性,黃崇仁大聲疾呼科技同業,絕對要掌握台灣這次跨足電動車的大好時機,各自透過研發、製造找到自己的「零件」優勢,「我們(TADA)會想盡辦法協助大家,開一條躋身電動車供應鏈的捷徑。」
黃崇仁呼籲台灣搶攻汽車零件,半導體領軍電子業躋身電動車供應鏈。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