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4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催生台首座超級電池工廠 張安平率台泥打綠能國際盃

mm-logo
財經理財
張安平近年積極帶領台泥轉型為綠色企業,如火如荼展開相關投資項目。
張安平近年積極帶領台泥轉型為綠色企業,如火如荼展開相關投資項目。
有75年歷史的老牌水泥廠台泥,在董事長張安平帶領下,全力轉型綠色企業,日前決定斥資120億元,10月底前要在高雄小港紙廠舊址蓋台灣第1座超級電池工廠。本刊調查,該廠採用全自動化生產技術,朝無人工廠概念前進,張安平不計成本,打造未來布局海外市場的超級工廠樣板,該生產基地鎖定電動超跑、垂直升降電動飛機等頂端產品,將在台泥綠能版圖扮演重要的先鋒角色。
10月中旬的週間下午,本刊實地走訪高雄小港臨海工業區,放眼可見不少辦公廠房,造訪當天,天空烏雲密布,只見中鋼機械旁一處工地,有不少工人及怪手正緊鑼密鼓施工中,這塊工地正是台泥小港紙廠舊址。

張安平小檔案

  • 出生 ▶ 1951年
  • 現職 ▶ 台灣水泥董事長、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
  • 學歷 ▶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系、美國紐約大學企管碩士
  • 經歷 ▶ 嘉新水泥董事長
  • 家庭 ▶ 父親張敏鈺(嘉新水泥創辦人),妻子辜懷如(辜振甫么女),2人育有2女

綠色轉型 投資逾200億

事實上,這家紙廠早年專門生產包裝水泥的紙袋,因國內袋裝水泥市場萎縮,台泥已沒有自產水泥袋需求,早在2010年就宣布歇業,但這裡即將成為台泥綠能布局的前鋒。本刊調查,這塊具有歷史、占地約1.8萬坪的空地,將在今年10月底前開工動土,最快2年後,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就會誕生。
事實上,這幾年在董事長張安平領軍下,台泥正如火如荼轉型。9月27日,台泥一連發了17則重訊,全是關於董事會通過數個綠色相關投資案,總投資額達222億元,其中金額最大一筆,便是這座交由台泥所屬能元科技負責的超級電池工廠,投資額達120億元,電池產業界人士形容,「這可以說是業界近年來最大的投資。」
台泥的超級電池工廠鎖定國際高端產品,例如垂直升降的電動飛機。(翻攝Joby Aviation臉書)
台泥集團旗下的能元科技是台灣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商,包括Dyson吸塵器、BMW Mini E純電動車、PHILIPS醫療器材等,都是其客戶,這次之所以再大手筆投資,跟張安平積極帶領台泥轉型綠色企業有關,原因就在於,電池產品不只可以應用到電動車、電動工具、手機等,也可以用來儲能,是台泥轉型綠色企業布局中不可或缺的拼圖。
「移動式能源,是未來世界最重要的高科技發展,而電池在當中又居關鍵角色。現在我們的生活充滿著各式插座,無形中也被連結的各式線路困住了想像,未來我們有機會因為超級電池的進展,拋開傳統的連結形式,開創無限可能。」張安平說。

小辭典 超級電池工廠

一般市場認為超級電池工廠具有數個定義,其中包括生產量超過一定規模,如每年生產量到10GW甚或50GW,又或者是採用超級電容器的產品。InfoLink Consulting儲能資深分析師袁芳偉則說,該概念源自特斯拉,只要是產能夠大、全自動化的電池工廠,即可被稱為超級電池工廠。

打造樣板 朝向無人工廠

本刊調查,台泥這座超級電池工廠主要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鋰電池,屆時會有二條生產線,一條生產線每年產能預估是0.9GW,等同一年產能達1.8GW,約為2.5萬台電動汽車所需的長程電池量,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可正式量產。
知情人士對本刊透露,「張安平的想法,是先做一個全自動化、縮小版的Gigafactory(超級工廠)樣板。能元科技有段時間沒投資新廠,這次將會採用全自動化生產技術,朝無人工廠概念前進,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台泥斥資120億元在小港紙廠舊址,興建台灣第1座超級電池工廠。
事實上,自動化是製造業演進的趨勢,最終目的是提升良率,但在未達經濟規模下,自動化其實不符成本,該名人士說:「能元不考慮成本問題,就是要向外界證明,自家的技術是國際級的,這是未來進軍國際市場的樣板。」
台泥掌舵手張安平和多數企業主不同,每次集團重要場合,他都會以筆名「作仁」寫相關主題的詩;花蓮DAKA園區開幕,他自創由「水火土」組成的字,代表循環經濟;買下歐洲儲能公司時,花時間說明新名字NHΩA其實源自於《聖經》諾亞方舟中的諾亞人名。
「我希望談理念,而不是數字。」幾乎每次採訪被問到財務相關議題時,張安平都這麼回答,甚至在和員工開會時也是如此。但是,縱橫商場多年的他,卻是真正的經營高手,2017年接任台泥董座後,隔年稅後淨利就從76億元翻近3倍至212億元,獲利金額連年正成長。以近期新併購的歐洲儲能公司為例,分析師也說:「時機點非常好,價格也買得相當漂亮。」

找利基點 鎖定高端客戶

因此,回到被視為樣板的高雄電池廠,張安平的布局絕不會是「不考慮成本」的建廠當下,InfoLink Consulting儲能資深分析師袁芳偉就說:「台泥的超級電池工廠,是在為全球綠能產業的頂端產品進行布局。」
業界人士也說:「台灣電動機車一年所需的電池產能不到0.2GW,市場真的太小。」張安平新建電池廠,看的絕對是國際市場。再加上,縱使能元已是台灣最大鋰電池廠,但放眼國際,與特斯拉、LG、三星動輒1年產能20GW、50GW等大廠相比,新建的高雄廠1年1.8GW真的不大。
張安平多數時間只談理念,不談數字,但他卻是真正的經營高手。
身為國際市場後進者,能元的策略就是從技術面突破,鎖定國際高端客戶,找出利基點。知情人士指出,過往鋰電池存在容量高、功率就小,或是功率大、容量就小的狀況,「能元現在要試著在翹翹板兩端找出平衡點。」
他們看到的是,多數競爭者都專注大量生產一般汽車用電池,要為頂端客戶開發客製化電池,對大廠來說並不划算,這就是最好切入的機會點,「譬如電動超跑、垂直升降的電動飛機等高端、特殊應用產品,都會是目標客戶。」
不只如此,能元打的算盤是,「這些頂端客戶,背後多有大型車廠支撐,當能元站穩高端市場後,未來10年、20年電動車市場更趨成熟後,就是切入該市場最好的時機點。」

放眼未來 承擔減碳責任

除了產品面之外,為什麼說高雄廠是一個縮小版的樣板?原來,全自動化工廠具有快速複製的特性,本刊調查,能元是打算在台灣練兵以後,未來在歐盟、美國等地和國際客戶合資設廠,根據了解,目前有意合資設廠的國際客戶就超過10家。
「董事長很急!」目前全球對高性能電池的需求急速上升,以去年各國共生產8千萬台乘用車來說,特斯拉僅生產近50萬輛,原因就在於電池供應不足。也因此,張安平相當關心新電池廠進度,知情人士透露,他每二週就跟能元團隊開會,甚至幾乎天天找該公司總經理溝通。
台泥今年將綠色布局伸向國際,斥資44.7億元買下歐洲儲能公司Engie EPS 60.48%股權,後再花28億元收購剩餘股權。(翻攝NHOA官網)
2017年,張安平臨危受命執掌台泥,花了近1年時間思考台泥的未來,父親是嘉新水泥創辦人,出生在水泥世家的張安平,曾說自己血管切開來流出的會是水泥,他深知水泥業是建設的基石,但生產過程中卻有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
「二氧化碳是21世紀的大洪水,就如同《聖經》裡的大洪水一般。」張安平認為,水泥業必須承擔減碳的責任。
因此,台泥這幾年投入大量資源轉型綠色企業,在蘇澳、花蓮和平水泥廠蓋大型儲能系統、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廢棄物,發展太陽能、風電、地熱等各式再生能源。以本業來說,台泥的目標是2025年減碳11%、2030年減碳25%、2050達到碳中和終極目標。
台泥在彰濱工業區設置全台首座AFC智慧儲能系統。(台泥提供)

三大主軸 定位環保公司

台泥早在2019年就啟動科學減碳計畫,隔年成為大中華區第一家通過科學減碳目標SBT的水泥企業,今年8月也取得國內第一張水泥業「產品碳足跡減量標籤證書」。
內部人士透露,「完全碳中和難度非常高,我們只能一步一腳印做,每一個環節都做,譬如水泥廠的採礦機、送礦卡車現在都使用柴油,未來通通預計改成電動卡車、電動挖土機。」
張安平認為水泥業必須承擔減碳責任,台泥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目標。
在全球能源危機越演越烈的當下,4年多前就布局綠色產業的張安平,正處在一個最好的時機點,他指出,未來10年集團發展會朝水泥、能源、廢棄物處理三大主軸來發展,將台泥定位為一家綠色環境工程公司。
一位分析師表示,在看到台泥對電動車供應鏈的布局後,市場給了台泥更高的評價,但會想知道公司預計相關投資何時獲利?台大國企系暨研究所教授吳學良也指出,觀察企業轉型,需持續關注新事業利潤貢獻能否超過本業。
張安平(右3)希望員工能對自己工作與有榮焉,將台泥定位為一家綠色環境工程公司。(翻攝台泥企業團臉書)

力所能及 創新營利管道

張安平年初接受本刊專訪,在被問到綠色投資預期收益時,他說明:「有些事情,是人生中就應該做的,像是對父母盡孝,難道你也預期要回報嗎?所以不求回報的事情是存在的。」
花蓮DAKA在世界地球日時,推出和平低碳單車遊,呼應台泥減碳永續理念。(台泥提供)
不過,他也補充,「台泥去年做了那麼多事(轉型),我們交出來的數字有比人家差嗎?不敢說多好,但以台灣的股市來說,我們好像還過得去。所以,我做這些事,一定是在我們能力範圍內,也要有那個能力賺錢,所以會去提高效率,去創造新的賺錢管道。」
「我們認為台泥真的有心要進入市場,他不只要做台灣,更要做到全球。」袁芳偉相當肯定台泥轉型動作,不過,企業轉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家已經有75年歷史的老牌傳產,吳學良點出其中的挑戰,「企業要不斷從成熟事業中孕育新事業,但現金流及吸引到好人才至關重要。」
對張安平來說,他義無反顧地帶領台泥大步走在綠能的道路上,「我們不是要講一個企業成功與否,而是下一代、下下一代地球能不能生存的問題,我講的題目很大,不管你們相不相信,我心中真的有所擔憂,也很願意做這方面的事。」
全台首個利用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的台泥DAKA二期計畫,預計2年內完工。(台泥提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