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台積電作為一家純晶圓代工廠,在35年的歷史中從未缺競爭,並且知道如何競爭。對於晶片商IP或技術細節的保護,台積電已經建立一套完整的IP保密機制,來確保客戶的技術安全。至於未來IDM廠會將產能帶回家的可能,這也已經納入台積電營運規畫考量之中。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斌分析,現在晶圓代工市場由台積電主導,幫英特爾代工晶片勢必會與其談條件,因此衝擊不大。再者,英特爾在美國擴廠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產能需求,3-5年還沒辦法與台積電的競爭,因為這不是有設備就行了,還需考量營運、人力成本等問題。
舉例來說,台積電至美國設廠,最大的成本不會是設備,而是營運(人工)成本,在台灣工程師是24小時待命因應全球晶片產能,但在美國應徵工程師,可能5點就要下班,試想台灣即便聘請了眾多工程師都要隨時待命,更何況是在美國設廠,人力成本價格一定要需要累加上去。
反觀英特爾近期歐、美的擴廠動作,勢必也一樣面臨相同問題。黃俊斌表示,對於一直以來專注於經營40~50%高毛利產品的英特爾,重回代工產業,初期必定會犧牲毛利率,對於股東是否有辦法交代,並持續發展代工業務後續仍需觀察。但不可置否,未來如英特爾成功營運代工業務,對台積電一定會有所影響。
至於先前NVIDIA釋出有意找英特爾代工問題,日前資深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受邀非凡新聞專訪時就表示,NVIDIA分散晶圓代工風險,並藉此試探、壓抑台積電代工價格意圖明顯,從一家全球最大市值IC設計業者角度而言,只選用一家晶圓代工廠是很大風險。
那為什麼全球頂尖IC設計業者仍有80~90%,甚至全面交由台積電代工?陸行之回應,是因為其他競爭者做不到台積電的能耐,即便想要分散風險,但沒辦法分散,導致IC設計業者無法有效分散風險。即便進行風險配置,是否成功還是另一回事,就像是高通( Qualcomm )因為三星製程最近使用不太順,反而增加台積電使用率。
黃俊斌補充,過去NVIDIA就曾多次藉由與三星合作來跟台積電砍價,對與此次示好英特爾的舉動已在意料之中,無須太過在意,畢竟NVIDIA仍非常需要台積電的先進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