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宇臉書發文表示,自己2006年到加州唸書時,要好的阿姨在北加州佛利蒙市的一處學區購買獨棟房子,當時花了50萬美金(約新台幣1,490萬元),加上10萬元裝潢(約新台幣300萬元),近期阿姨準備回台灣,於是將房子賣掉,總共賣了130萬元(約新台幣3,875萬元),漲幅為70萬元(約新台幣2,085萬元),有比台灣漲得少?
他也進一步補充,美國還有許多房屋持有成本,例如社區費、除草費、房屋稅金等,加一加一年還要40萬台幣,美國貴的就是這些持有成本,若失業就只能賣房子,沒有好工作就只能住爛的區域,爛的區域半夜走在路上可能隨時被搶劫、開槍。
至於新加坡的部分,王浩宇解釋,所謂組屋雖然相對便宜,但夠買價格與台灣類似,「沒錢還是買不起」,且空間狹窄、通勤時間相對長,還要排隊許多年,買了也得不到房屋所有權,一旦犯罪、言論自由得罪政府,組屋就會被收回。結論就是「我不覺得有比台灣好」。
對於高房價的問題,他認為這是全球主要國家都面臨的問題,台灣因受限地形,可使用的建地面積有限,但是相對於歐洲國家,台灣算是房屋自有率很高的國家,基本上房屋都被人民持有,問題是都在爸爸媽媽這一代手上,年輕人自有率偏低,同時也因房屋持有率高,價格打下來直接影響的就是大多數的底層人民,畢竟建商財團持有的房產還是少數。
因此他認為,現階段最適合的政策,除了社會住宅要趕快蓋之外,租屋、住宅補助也很重要,而非一直針對價格去做壓制,錯誤的政策只會讓基層人民更加艱難,譬如說,升息或者提高屯屋稅,最後會都讓房東轉嫁到租客身上,對年輕人沒有任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