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嚴陳莉蓮)曾說過,裕隆要活下來是第一要務,不要追求面子,要求裡子,能賺錢才有活路,從鴻華合資案到導入MG品牌都是同個概念。」內部人士透露。
據了解,嚴陳莉蓮與當年嚴凱泰說服母親吳舜文的想法如出一轍。1986年,堅持汽車國產國造志向的裕隆集團總裁吳舜文,開發了飛羚101汽車,沒想到一來經驗不足,二來又與長期合作夥伴日產汽車產生矛盾,隨著飛羚後期銷售不佳,雙方關係又降入冰點。
被吳舜文找回台灣接家業的嚴凱泰,決定回頭找日產合作,並開發新車款,不過答應對方,未來都將掛上Nissan的品牌。當時吳舜文相當在意裕隆汽車改掛上日產(Nissan)品牌,嚴凱泰當時就問母親,「難道裕隆要有面子的死掉?還是有裡子的存活下來,對裕隆才是最重要。」裕隆老臣透露這段祕辛。
2018年,嚴陳莉蓮當機立斷,在鴻海董座劉揚偉上門求親研發公司華創時,選擇與鴻海合資成立鴻華先進,不僅讓自主品牌納智捷,轉型為純行銷服務的輕資產公司,更一口氣打掉244億元的鉅額虧損,成功讓裕隆減資瘦身,健全財務體質,更藉著合作夥伴鴻海,讓納智捷在2年內,就順利進入新能源車市場。
尤其是打出不用百萬元就能買下7人座電動車的納智捷n7預售,短短2個多月就寫下2.5萬台的傲人成績,「只要順利交車,相信短時間內,納智捷就能拿下台灣電動車半壁江山。」身為鴻華先進副董,同時也是納智捷總經理的左自生笑著說。
而鴻華也打算今年在創新版掛牌,成為台股吸金焦點,裕隆因此母以子貴。「靠著電動車概念加持,目前市場參考價約50元,鴻華資本額為155。76億元,以裕隆持股49%約76萬張來計算,潛在利益高達380億元。由於裕隆當時將處分華創已打銷損失,對鴻華的持股幾乎是零成本的情況下,等於賣一張就賺一張。」市場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