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銀行接二連三出現流動性危機的狀況下,投資人不禁會想,這是否為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再現的前兆?不過,這次的情況有些不同。
美國出現危機的是地區性銀行,這些銀行本身就有問題。譬如矽谷銀行的客戶相當集中,大多為新創公司或風險投資公司,一般存戶比率偏低。近年來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獲利不佳、大舉裁員,新創科技公司無法置身事外,需不斷從銀行提出資金,支應員工薪水與各種支出。
面對高額提領的同時,由於銀行過去取得的資金投入長期債券部位,又因為去年聯準會連續升息,造成債券殖利率同步拉高,帶來明顯虧損。最終造成存戶失去信心,開始擠兌。
至於金融海嘯當時,每一家銀行都不清楚其他銀行到底持有多少有毒的房貸抵押證券資產,於是終止交易。造成銀行間互相借貸中止,商業票據市場凍結,這是全面的系統性問題。
局部動盪示警 及早應對
目前美國的銀行看來是局部問題,程度不及2008年,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與聯準會共同聲明,保障所有存戶所有存款的安全。瑞士信貸則是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大型銀行,但在瑞士主管單位的介入與引導下,也已被體質與狀況都好很多的UBS併購。
面對當前市場動盪,投資人有幾點對應措施。首先,這些狀況目前看起來已經得到處理,但難保不會出現新的問題。不妨想想,假如市場回到去年10月低點,甚至持續下跌,自己的心理與財務狀況能否撐得住?倘若發現自己無法接受那麼大的損失風險,投資組合應調整成較保守的態勢。
再來,可以檢查自己股市投資部位的分散程度。今年受創最深的是金融類股,台灣許多以股息為目標、買進金融類股的投資人大失所望。若投資人只買金融類股,即會在這樣的風暴中承受較大損失。
市場出現危機時,也剛好是對自己投資心態與部位的考驗。如果可以藉此發現問題、改善糾正,讓我們用更健全的態度與策略面對未來的挑戰,那麼,危機將是轉機。
綠角小檔案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