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中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簡稱 ASCO),可是全球癌症醫學界最大型盛事,疫情解封的去年,吸引全球4萬多名專業人士齊聚芝加哥,大家莫不期盼難解的癌症能有更新穎的療法嘉惠病患。
就在此時,mRNA技術先驅莫德納與製藥巨擘默沙東(MSD)趁機對外宣布,一款針對高風險黑色素瘤的個人化癌症疫苗mRNA-4157正進入臨床二期,幾個月後,莫德納稿鉅細靡遺公開長達廿六頁的試驗結果,數據一齣,這款疫苗可讓三、四期癌患降低復發率與死亡風險高達49%,激勵公司股價大漲,一反疫情紅利消失後的低迷。
一般民眾普遍的認知是,打疫苗是用來預防疾病,但何以莫德納與默沙東聯手開發的mRNA癌症疫苗卻是用來治療癌症?
莫德納台灣醫學部處長王錦頻向本刊解釋,醫學界目前泛稱的癌症疫苗(cancer vaccine),其實是一種個人化抗原療法(Individualized Neoantigen Therapy:簡稱INT),「為求嚴謹,去年底,總部已經把這樣的產品轉稱為INT。」他透露。
不過,用疫苗的概念來治療癌症,在業界確實也有數10年的發展軌跡。「我們都知道,傳統癌症治療不脫開刀、化療與放療,但副作用大,近廿年才慢慢興起了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而疫苗本身的設計,是利用特定抗原刺激人體免疫系統來產生抗體,靠自體誘發,傷害小又自然,就成了為癌症免疫療法最主動的一種。」談起癌症疫苗的機轉,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向本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