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觀察台灣財稅的童子賢直言,台灣的稅收相當健全,過去7、8年都是超徵,因為主要的稅基,7成都來自個人綜合所得稅、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加上民眾消費產生的營業稅,代表社會繁榮、生產暢旺,不僅公司賺錢,也讓股東員工都有錢,才會超徵。
童子賢形容國家就像是一個社區,稅收就等於管理費,才能支付警衛保安(軍警)、處理廢棄物(環境保護)等費用。「如何讓社區裡,有能力多賺錢、住大坪數的人多繳一點管理費,才是重點。」童子賢開宗明義地說。
因此童子賢建議,政府應該研究朝向溫和調高資本利得稅(包括證券交易所得、土地房產交易所得)的可能性,同時調降薪水階級(包括勞力與腦力工作者)的個人綜合所得稅。利用多徵的證券交易與土地房產交易所得稅,讓個人綜合所得稅從最高40%降至36%,讓絕大多數誠實繳稅的薪水階級受益。
「受薪階級才是提高國家生產力的關鍵,必須給予減稅鼓勵,反倒是靠著股票、房地產致富,躺著賺卻抽不到多少稅的這些人,應該多繳點管理費(稅)。」童子賢表示。
童子賢還進一步分析,就算調降個人綜合所得稅一成,也影響整體稅收只有2.2%,卻可以讓具有高生產力的企業經理人、外商人才繼續帶動台灣經濟,而那讓那些靠著股票、房地產交易大賺其錢,卻繳沒多少稅的真正大戶多繳點稅,就能彌補降稅後的差異,「這種做法,會比直接把個人綜合所得稅從40%提高到45%的作法,更具有實質效益,也不會懲罰真正有生產力的受薪階級。」
但本刊也好奇,過去李登輝時期的財政部長郭婉容,以及馬政府時期的劉憶如,都因推動課徵資本利得的證所稅造成股市恐慌而黯然下台,他的建議難道不怕得罪廣大的股民嗎?「我自己也是資本家,從來不避諱證所稅,這就跟打預防針一樣會痛,但只要社會習慣後,才能消彌貧富不均,避免社會動亂,產生免疫效果。」
最後童子賢也強調,「自己向來信仰用溫和漸進式的改革,而非暴力式的革命,不管是電費、健保費我都支持溫和調漲,不需要用證所稅去造成股市恐慌,至於如何做就讓財政專家們去傷腦筋,為台灣長期好,稅制改革這條路非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