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普渡拜拜,我碰巧遇到何奕達(永豐實董事長),就跟他說,清水廠若有餘電,我可以幫你收。」採訪這天下午,身材瘦挺的葉惠青帶著親切的笑容,一走進永豐餘總部大樓的B1會議室,迫不及待地向《鏡週刊》分享他在集團內關於能源業務佈局的最新動態。
葉惠青口中所謂的「收」,講的是集團旗下永餘智能新提供的需量反應服務;原來,永餘智能去年9月與華紙共建全臺首座「汽電共生表後儲能系統」之後,今年2月又拿到再生能源售電執照。
葉惠青向本刊分析,電力時代將從集中走向分散電網,這個演進過程,永餘智能將以售電經紀人的角色進入交易市場,除了滿足集團自己的需求,也打算依此服務其他外部公司,協助台灣整體電力運用更加彈性。「已有公共運輸民間業者主動上門洽談,樂觀的話,合作案最快今年底將趨於明朗。」葉惠青透露。
曾任第一任經濟部能源局局長、台南市與新北市經濟發展局局長等職的葉惠青,在公領域對能源政策、碳管理有豐厚經驗與認知,2022年被永豐餘集團延攬,當年底馬上成立並接下碳管理事業群負責人重任,同時擔任永餘智能和永豐能源董事長、永豐餘碳管理專案小組召集人。
今年6月,永豐餘董事會再推舉葉惠青接下投控董座,不但確立他個人在集團減碳操盤手的地位,在他擘畫下,創建百年的永豐餘日後將定位為氣候科技產業。
被問及轉型朝向氣候科技產業,將會由那些事業體來主責,葉惠青除了點名永餘智能已投入表後儲能與售配電服務,還指出集團早就建置木質素生質能發電系統、汽電共生、沼氣發電、SRF固體再生燃料發電,以及太陽能光電等系統,分別由旗下的華紙、工紙、永豐實、永豐能源、豐川綠能等重要子公司擔綱。
「去年豐川就協助桃園龜山水資源中心,把廢汙泥發展成沼氣發電轉廢為能,這些零零散散的電看似不多,一點一點地撿(累積),就能為台灣綠電有所貢獻。」他表示。
葉惠青接著強調,氣候科技之所以稱為科技,就是要擺脫傳統作法,集團各廠都有導入汽電共生,而燃料來說,以前是媒,如今代煤比例去年已提升到35%;至於製程,主要是節能效率提高,包括馬達、鍋爐、空壓還有管線的熱回收設備,內部還在持續更新。
他並以國內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基礎年2021年作比較,指出2年多來,永豐餘集團全廠區導入智慧能源系統後,2023年的碳排相對於2021年不但大幅減少10.9%,也省下高達6,200萬度的電,效益顯著。
不只如此,集團透過永餘智能的儲能監控系統,把離峰的儲電拉出來自供,進一步將把政府提供給企業的用電容量讓出,「我們不只讓出容量,還把尖峰的電給需要的人,這種作法在夏天的效益更是明顯,而做這些事情,並不是要賺錢,事實上也賺不了什麼錢。」葉惠青有感地說。
氣候科技已成為淨零浪潮下的新興產業,但葉惠青認為,永豐餘可不是看到地上有甚麼就撿起來就亂射,「我們是有核心理念為基礎的。」
加入集團雖才2年,葉惠青強調,永豐餘的淨零藍圖完全依附在「醣經濟」的大架構,透過上述公司有步驟的執行,延伸出循環經濟、非塑材料、低碳能源與固碳(自然碳匯)四大面向來處理,這四大面向,一定都會導入高科技,甚至許多做法已是全國首創。
言下之意,這樣一家結合循環經濟與智慧能源、生產的公司,早脫離過去的造紙廠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