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15:56 臺北時間

小心!日常生活中「永遠化學物質」5大潛在接觸源 長期恐影響健康

mm-logo
時事
研究發現,PFAS長期暴露與肝臟疾病(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有關,甚至可能提升肝癌風險。(翻攝自photo-ac)
研究發現,PFAS長期暴露與肝臟疾病(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有關,甚至可能提升肝癌風險。(翻攝自photo-ac)
醫師劉博仁近期在粉絲專頁分享,一位曾接受電燒與栓塞手術的肝癌女性患者,在術後接受PFAS(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檢測時,發現3項中有2項指標超出或接近上限,代表體內累積了較高濃度的「永遠化學物質」。據患者家人表示,家中使用的不沾鍋已有許多刮痕但未更換,可能是造成體內累積PFAS的來源之一。
PFAS是一類人工合成、在多種產品中常見的化學物質,舉例來說,不沾鍋的塗層、防水防油塗料、外食包裝紙、某些清潔用品皆可能含有PFAS。因其化學結構穩定,難以分解,因此被稱為「永遠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後會在血液及肝臟中累積,半衰期可能長達數年。
到底PFAS對健康有什麼影響?研究發現,PFAS長期暴露與肝臟疾病(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有關,甚至可能提升肝癌風險。
劉博仁醫師也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潛在接觸來源容易被忽略,包括:已刮傷或塗層剝落的不沾鍋具;盛裝或包裝高溫油水食物的紙盒、紙杯、速食包裝;某些地區的地下水或自來水;標榜有防水、防污功能的衣物或布料;某些化妝品或清潔用品(如防水睫毛膏、防曬、部分清潔劑)。
為了降低PFAS的暴露風險,他建議民眾,儘早更換表面明顯刮傷的不沾鍋具,或是選擇不鏽鋼、陶瓷或鑄鐵材質的鍋具更安全。此外,也應儘量減少使用一次性外食容器,自備玻璃或不鏽鋼便當盒;選購標示「PFAS-free」的產品;多樣化飲食、攝取足夠纖維與蔬果,有助於降低毒素累積與促進排出;同時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菸酒、控制體重、規律運動、定期檢查肝功能。
更新時間|2025.09.17 15:5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