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2 05:28 臺北時間

鏡相人間/台灣的記憶工程 從政治檔案、不當黨產到不義遺址

mm-logo
人物
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長賴俊兆指著行政院門口的「不義遺址」告示牌,周遭另有標示講述空間與228事件的關聯及目擊者證詞。
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長賴俊兆指著行政院門口的「不義遺址」告示牌,周遭另有標示講述空間與228事件的關聯及目擊者證詞。
對照柬埔寨透過司法程序審判加害者,台灣轉型正義之路在2022年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完成階段性任務並解散後,由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接手,持續推進檔案解密、平復不法、黨產追討與公共教育。
3年來有何進展?處長賴俊兆強調,轉型正義不只是回顧過去,而是立足歷史,指向未來。當受難者一一凋零,如何與時間賽跑,讓社會記憶成為公共資產,成了台灣民主深化的關鍵課題。
我們來到行政院中央建築主體前,這棟日治時期的現代主義建築造型簡潔,卻暗藏血腥往事。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處長賴俊兆指著最前端的露台說:「二二八事件時,查緝私菸開槍打死人,民眾來到這裡抗議,當時這裡是行政長官公署,士兵就在這裡朝著群眾開槍。」

【政治檔案】逾九成解密 平復上萬件

去年二二八前夕,行政院是第一個將自己標示為「不義遺址」的部門,告示牌上寫著親歷者廖德雄的證詞:「我們(學生隊)到達警務處正門時,長官公署樓上早已架好機關槍,朝下開槍掃射了,我親眼目睹,中山南路和忠孝西路圓環附近,當場中槍倒了好幾個人。」
賴俊兆說,台灣經歷威權統治長達五十年,轉型正義起步又晚,難以向加害者究責,這幾年最大的進步是2023年《政治檔案條例》修法後,機關或政黨必須主動通報並交出政治檔案,「修法後,九成多政治檔案都已解密,列為密件或有遮蔽的檔案已經縮限到少數例外情況,例如涉及國安。且每三年重新檢討一次,在法律規定下就是必須開放。」
「不管是當事人、研究者、媒體,只要有興趣,就可以去檔案局申請閱覽,甚至可以做更多出版、應用,變成一個公共財。至於又發現什麼真相?比如白色恐怖期間,很多檔案是關於如何決定這個海外留學生可不可以回台灣任教?或者是校園裡的活動監控,有待大家去使用和研究。」
威權統治期間,有許多人受到司法或行政手段不法侵害,例如遭判刑或被沒收財產。數十年後,國家承認錯誤並歸還財產,稱為「平復司法不法及行政不法」。賴俊兆說:「以個案來算,已經超過1萬件了。促轉會做了近6千件,法務部接手後的3年多,每月逐案開審查會議,也做了超過5千件,法務部會發出公文、撤銷判決,刊登在行政院公報,並根據《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從權利回復基金會給予賠償金,或是原物返回被沒收的財產。國家每年會舉辦平復不法和權利回復的儀式,請受難者和遺屬來參加,確定國家施加在這個人身上的行為是不法的。」
20251008pol002
賴俊兆受訪談及近3年的轉型正義推動進程。
漫畫《來自清水的孩子》講白色恐怖期間被關押10年的政治犯蔡焜霖的故事,他在2023年過世,另名政治犯前輩蔡寬裕則在2024年過世。賴俊兆說:「轉型正義的工作是在跟時間賽跑,這麼多年,有幾位前輩你就是會一直看到他們的身影。蔡寬裕前輩也促成賠償的制度化,他們都90多歲了,一直到這三年,國家才真正透過立法、設立基金會,去賠償他們失去的人身自由和時間,頒發證書讓大家看到政治犯曾經背負的汙名,也算是遲來的正義。前輩一個個離世,如果他們在意的事在生前能夠有一些推進,就不會那麼遺憾。」

【不當黨產】訴訟追討後 成促轉基金

賴俊兆解釋,比起柬埔寨,台灣更常參考的是德國的經驗,「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歷史經驗,可能是來自於威權、獨裁,甚至戰爭、殖民,這些都是歷史的錯誤,但怎樣銘記是對現在、乃至未來有所啟示?台灣這幾年在做的是說服更多人,轉型正義不是只看過去,而是立足過去,指向未來。」「有些人會覺得很沉重,不想面對過去,可是蔡焜霖前輩很有行動力,很在乎真相的還原,如果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放下、和解都是空談。」
他舉例,德文並非使用「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而是比較近似「重新面對歷史」的概念,或用「記憶文化」等詞彙。德國設有聯邦處理東德獨裁政權基金會,處理東西德統一前,東德共產政權進行的種種監控、迫害,「德國是把SED(德國統一社會黨)的黨產回收之後,成立基金會,用於記憶文化工程,基金會大樓一進門,就寫著『以記憶為使命』。」
20251008pol002
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右)2018年出席金漫獎頒獎典禮。
反觀台灣,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的不當黨產案件多半還在爭訟中。「已經收回來的部分比例不高,金額不到十五億元,如果官司全部定讞,確定全部都可以收回來的話,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估計的金額是800億元以上。這兩年,政府也把回收的黨產成立促轉特種基金,用於促進轉型正義。」

【不義遺址】保存後活用 教育公務員

關於中正紀念堂的轉型,賴俊兆坦言這塊是深水區,行政院的角色是帶領統合,向文化部提出政策建議,「中長期規劃是轉型成民主教育園區,文化部這幾年對中正紀念堂的運用也是朝這個方向慢慢累積,才會有『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台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這次的人權影展也是在整個堂體的空間配置下,去除個人威權崇拜。雖然我們不能馬上把銅像移走,但至少我們可以賦予它新的意義。」
台灣的轉型正義在不同世代、族群紛呈的史觀中迂迴前進,「每次談這些事情,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無聊、擾民,為什麼要再去提起或改變這些?然而,如何用好的方式喚醒大家對歷史的省思,哪怕不要這麼快有答案也沒關係,總要先知道這些歷史,變成很重要的事。例如去中正紀念堂的時候,不只是走89階樓梯、抱著緬懷的想法,同時注意到上面這一位會直接改判決。台灣有超過2萬名政治受難者,連同家庭影響了20萬人,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我們怎麼看待這件事?是跟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有關係。」
行政院去年7月提出《不義遺址保存條例》,然而朝野立委對法案意見不一,至今還躺在立法院。賴俊兆試圖從行政端解套,「今年6月,文化部提出『不義遺址保存行動策略』和『教育行動綱領』,希望不只是等待法律通過,可以先逐步保存全台各地的不義遺址,進而活化。」台灣目前已審定有42處不義遺址、64處潛在不義遺址,「例如湯德章紀念公園,可以先設標示牌,告訴大家,作為一個從日治時期到戰後的優秀律師,他在二二八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行政院帶頭示範,在大門口、忠孝東路和天津街交叉口設立了三面標示牌,成為志工古蹟導覽的講解內容,「希望由中央公部門做起,串聯全台。」
20251008pol002
受難者及遺屬出席「反省記憶:平復司法不法之第一波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翻攝維基百科)
這3年來,國家也針對軍警、司法官、外交單位等公務員進行轉型正義教育,認識自己機關的相關歷史,「例如海外黑名單,這些都跟機關有關,年輕新進的公務員在行使公權力的,同時觀照到他的學長姐過去曾經犯的錯誤,他才知道紅線在哪裡。」賴俊兆說。
他舉例,公務員會去綠島監獄等不義遺址做轉型正義的教育,請受難者來講歷史;今年,96歲的台大教授張則周來到新店戒治所,他曾在那裡被關押過2年,「他彎著腰,問我們:『一間牢房關了20個人,一天只有3盆水,要怎麼使用?』我們七嘴八舌討論,他回答:『喝的水要乾淨,其他依序用來洗澡、洗衣服…』這就是當時政治犯的處遇。」
這些曾親歷牢獄與威權的前輩,無論健在或離世,他們的精神都已成為不義遺址的一部分,持續傳遞下去。
更新時間|2025.10.12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