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冠宇今於臉書粉專po文,提到健保支出年年創高,改革不停,但把利息、股利、租金、獎金等資本性收入改成年合併課補充保費,不僅和醫療風險關聯弱,也容易影響到小額儲蓄與小資族,可能引發租屋市場轉嫁。
姜冠宇強調,社會保險的精神是風險共擔、能力負擔。很多國家把資本所得放在整體稅制處理,而不是把健保當作單一加碼工具。健保要救財務,必須對症下藥。
姜冠宇列出2大解方,首先是健康稅,像是含糖飲、酒類依風險/含糖量分級,讓終端價有感變化,並把稅收專款投入糖尿病、肝病與基層照護,讓「使用者付費」真正對準健康風險;第二是第二層保險,發展第二層保險/自費投保:健保守住基本盤;願意投資健康的人,可自願加保,取得預防與創新照護的更高標準。把醫療視為投資,而非支出。
最後,姜冠宇不忘提到,公平配套的重要性,同時檢討補充保費與級距上限:保護小額、強化高額負擔,避免「對小資有感、對大戶無感」的結構性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