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廣見聞,以激發創業靈感,沈國榮到台中找在華南銀行任職的國中同學,恰巧遇見同學要出發去和大工業,商談倒閉後的後續債權問題,沈國榮就跟著前往。
「當時的和大給我的印象就是老舊又專業。」沈國榮回憶,和大工業是1966年由「黑手學徒」曾福助所創立,是國內領導機車廠三陽、山葉等機車業者的齒輪重要供應商,在業界小有名氣。
1983年,高雄一家「百吉發」機車業者,接到中國大單,再下單5萬台引擎變速箱給和大,沒想到中國毀約,害得百吉發跳票,牽連一票供應商,資本額9500萬元的和大,被百吉發欠下1.05億元呆帳,接下來幾年,儘管公司沒倒,卻因為信用受損,長期處於財務危機陰影中,「幾百位員工都跑了,只剩下63個。」
「雖然我不是黑手,但我想每家企業都脫不了經營管理,又看到和大都交貨大廠,技術一定不差,只差一筆資金整合債務,應該可以運作無虞,於是逛廠1小時之後,就決定買下和大。」
和大的債務共1億多元,「我自己拿出1200萬元,再找6、7位股東,湊出8千多萬元,先還華南銀行的第一胎,7200萬元,再跟剩下的銀行談分期付款,慢慢解決債務。」
沈國榮認為:「我深信只賣舊東西不會成功,於是加強研發比重。」當時和大一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約在6%至8%間,比台灣企業普遍的平均值3%高出許多。幾年後,公司營運逐漸步上軌道,但仍以機車市場為主,站穩全台機車齒輪及軸類的供應龍頭大廠。
「當時,台灣沒有人會做高門檻的汽車齒輪及軸類傳動零件,因為關鍵技術多掌握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精密大國手上,大家在機車領域殺得死去活來,情況越趨惡劣,1996年我就決定全面轉向汽車,我特地到日本齒輪設備廠請教技術,同時積極參加世界大展。」
1999年,和大經由參展,接觸到卡車變速箱大廠MERITOR,通過樣品測試後,「對方進廠教我們如何表面處理,加上過去做機車的經驗,技術一點就通,順利得到認證。」有了大廠認證的信心,沈國榮再透過MERITOR介紹,親自跑到美國通用汽車談案子。
在制式的報告完成後,沈國榮被時任通用副總裁洗臉說:「沈先生,這種簡報我一天至少聽50次以上,我覺得你沒有特別專長,沒有新東西,你請回吧。」沈國榮心想不能白跑一趟,就問:「要如何才能服務通用?」副總裁回他:「很簡單,只要你讓我覺得『哇!Surprise!』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