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選擇底片,黃邦銓說明:「我們討論很久才決定,後來發現有很多巧合。例如受訪的老人家說,30年代,他們看的電影也是以16釐米膠卷拍攝,而且那年代是有辯士的。」
黃邦銓認為,《天》片的受訪者某種程度就像辯士,透過影像向觀眾訴說那個年代的種種。另外,使用底片拍攝會產生一種距離感,他和林君昵都很喜歡那樣的質地。
用16釐米膠卷拍攝還有一個好處,是外景的機動性。影片中有些疾馳而過的畫面,是他倆坐電車時拍下的,由於黃邦銓拿的是業餘的Bolex攝影機,在車上與一般遊客無異,因此毋須特別申請許可。
使用底片攝影機也比較平易近人。黃邦銓解釋:「為保險起見,我們起初也隨身帶了數位器材,到現場後發現,用底片攝影機拍攝時,反而可讓對方卸下心防,甚至因對機器產生好奇而拉近彼此的距離。」幾次之後,他們就不再帶著數位器材,最後整部片都使用膠卷拍攝。
為了呈現年代感,影像也做了特別處理,片中不少畫面在視覺上宛如發黃相片。黃邦銓說明:「部分用的是過期底片,拍攝影格都是18格以下,不是很流暢,一切都為了符合當時的年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