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05:58 臺北時間

【消失的病床番外篇】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 過載邊緣的亞東醫護心聲

mm-logo
人物
護理師形容穿著防護衣工作,衣服裡面如同汗蒸幕,流汗到快脫水也不敢喝水,以免想上廁所穿脫增加風險。(許小飛男護理師粉絲專頁提供)
護理師形容穿著防護衣工作,衣服裡面如同汗蒸幕,流汗到快脫水也不敢喝水,以免想上廁所穿脫增加風險。(許小飛男護理師粉絲專頁提供)
疫情持續擴散,死亡人數已超過SARS期間,雙北首長與中央日前因病房數量唇槍舌戰。新北市長侯友宜雖然坦承憂慮醫療能量不足,但也宣稱已經配合中央加緊清出1043張ICU病床。亞東醫院則為此次新北市疫情重災區,雖然爆發院內感染,目前仍持續對外開放,收治重症和確診病患。
我們訪問到幾位亞東醫院基層的醫護人員,面對這波疫情海嘯,他們處理爆量患者已筋疲力盡。然而從院內感染事件中即可看出,緊繃的人力需求,加上地區醫學中心承擔的責任,讓醫院在控制風險和安排人力中呈現兩難。加上衛政系統負荷過大,無法即時匡列接觸者,基層醫護每天本來就暴露在染疫風險中,現在他們即使想自我健康管理也沒有條件,身心都在過載邊緣。

重症暴增 耗盡人力

亞東醫院外科L醫師(化名)告訴我們,加護病房和隔離病房在5月中後就越來越滿,醫院目前正在緊急擴建,外科醫師也全數投入內科支援,接下來可能還會徵調其他科別醫師。他透露:「實際狀況比每天下午兩點(指揮中心記者會)公布的還慘烈。」因為重症患者多屬中老年人,需要插管和氧氣治療,醫院的量能很短時間內就飽和,加護病房現已收容將近40位新冠肺炎重症病人,也已緊急加開5間專責病房,還是供不應求,5月中入院的病人還可以在一天以內住院,現在平均要在急診等上2至3天,還不一定能排上床位。
楊卉庭在急救站追蹤病人核酸報告,同時不斷還有醫院打來想轉病人進來。(楊卉庭提供)
急診專科護理師楊卉庭也觀察到,整體來說病人數降低了,然而每個醫護需要花在病人身上的時間卻變更多,「重症的病人一來,一個醫生進去,兩個護理人員也要陪進去,一個專科護理師陪同處理,領藥、打藥、聯繫感控、找家屬、找社工、照會胸腔科看片子……基本上一個病人起碼都要有大概5~6個人(照顧)。」楊卉庭上週一天當班就連續接到4個病人,被推進來都是臉色發白、喘到無法平躺,需要立刻插管,後來確診都是陽性。
內科住院醫師Y醫師(化名)目前在專責病房服務,住院醫師值班長達24小時,本來規定超過午夜十二點不能接新病人,因為每個病人一進來,醫生需要在最清醒的狀況判斷如何處置。但現在急診爆滿,也不可能讓病人一直留在樓下,現在即使半夜也會把病人送上來,他常常在精神恍惚情況下還要處理新病人。

匡列延遲 系統連結失靈

醫療現場緊繃,雪上加霜的是,醫院本身疫調和篩檢能量也嚴重不足,甚至導致了院內感染擴大。亞東醫院在5月14日發現病人確診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匡列所有接觸者,院內人心惶惶,但根據《傳染病防止法》規定又無法公布病患個資,醫護只能在群組口耳相傳,彼此探詢是否有跟確診者接觸。
Y醫師透漏,有住院醫師確定自己曾接觸確診病人,卻發現自己沒被匡列,原本想先請假在家,但當他主動詢問醫院感控,卻得到「你沒問題,你可以上班」的答案,直到1週後3採結果陽性,醫院才緊急將他隔離。當事人心情非常低落,擔心自己在這段時間不慎傳染給同事和病人。
匡列太慢又失準,讓大家都很焦慮,Y醫生在那幾天曾與確診醫師一起搭過電梯,後來也有一點咳嗽,他跑去問感控,自己要不要篩檢?也得到「風險很低,繼續工作」的指令。他陷入天人交戰,甚至想過:「是不是我該自己跑去急診,假裝是一般民眾,說我有症狀,然後才能去篩檢?」
但他無意責怪感控人員,工作量太大,疫調人力也不夠,系統彼此橫向連繫都已經失靈,「衛生局和我們醫院的感控可能都burn out(燃燒殆盡)了,他們可能以為對方會管,最後就沒人管。」Y醫師服務的內科在疫情爆發後,直接取消所有醫生的年休假,宣布直到5月底都禁假。在人力緊張的此刻,即使醫護想要自主健康管理,恐怕也身不由己。

醫學中心責任大 能量不夠仍要硬撐

匡列延遲的問題,除了相關人員都筋疲力竭以外,恐怕還需考量外在因素。亞東醫院原本就承載新北前4大急診服務量,若短時間內太多醫護遭到隔離,出現巨大人力缺口,恐怕攸關整個新北市的防疫成績。Y醫師提到,醫師染疫後,院內曾有建言,希望暫時關閉門診一段時間,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但醫院高層以亞東醫院是新北唯一的醫學中心,肩負重責大任,絕對不能封院的理由拒絕了。
5月17日傳出收治確診患者時,亞東醫院副院長邱冠明接受媒體採訪篤定地表示,「沒有院內員工的感染」。還特別提到絕對不會封院,因為亞東是醫學中心,未來要配合新北整個安置及擴大專責病房,承擔重責大任。後來陸續爆出14人感染、1人死亡的嚴重狀況,亞東醫院才緊急啟動清零計畫。
醫院管理注重榮譽感是自然,也勢必要鼓舞醫護士氣,但要維持表面光榮也是沉重負擔,會讓原本就快見底的醫療量能只能繼續透支,基層醫護也可能有口難言,難以呈現真實的困境。
關於院內感染爆發時醫院的考量和處置,本刊連繫林芳郁院長,他表示自己已要退休,不便發表意見。亞東醫院公關室則回覆本刊:「事件控制在防火牆內,並經CDC疫調醫師確認本院事件僅涉及該病房區,其他區域維持降載服務。考量門診許多病患為癌症與慢性病人需維持基本醫療照護,門診業務降載但仍延續。
亞東醫院除了自己的量能,還積極承擔新北市集中檢疫所工作,醫院全體同仁都在各個崗位努力,請各界給與支持和肯定。」

擴增病房也沒人顧 恐爆護理離職潮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5月29日公部雙北尚有1865床容量,各大醫院也都領命正在趕工擴建中。然而即使增加了實體空間,眼看醫護人力已明顯不足,病房增加後又該如何補上巨大的人力缺口?亞東醫院負責招募護理人力的督導(不願具名)向我們表示,雖然目前有人力缺口,但他們目前並無計畫再招募新人,而是召集目前各科護理同仁一起投入前線。
這會是目前醫療量能不足的解方嗎?「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直言,現在根本沒有多的照護人力,多了病房也沒用。有些護理人員並不熟悉胸腔內科業務,一被徵召上場,就要立刻處理確診重症病人,讓他們壓力非常大,她提醒:「再這樣子下去會爆發離職潮。」
今年1月部立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感染影響醫護士氣,事件後短短3個月內共流失795名護理人力。(護師工會提供)
楊卉庭也覺得倉促招募人力並不會減輕前線負擔,一般護理新人到新單位要學習3個月,除了臨床訓練,還需要熟悉該科專屬的設備和儀器。她認為還不熟悉就硬上,只是把護理人員暴露在風險中,「你要抓誰來照顧這一群病人?這對他們(護理)來說是不是一個風險?」
醫護人力短缺如何解決,也可從衛福部5月21日發文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的公文中看出端倪,衛福部詢問工會是否同意縮減護理師的休息時間?若工會同意,可從原本必須連續休息11小時,調降到只要休息8小時就可以再度上工。
然而工會並不認同,根據工會內部調查,護理人員現在每天延遲下班情況已很嚴重,雖然大家都很願意配合防疫,但再剝奪更多休息時數,會讓護理人員專注力也下降,也會增加病人風險。

醫護如臨深淵 仍苦中作樂

亞東醫院門口篩檢站的護理人員C(化名)每天面對洶湧人潮,感覺無奈又無力,她記得爆出院內感染那幾天,醫院還對外發表宣言信心喊話「本週失敗不是末日,一切都在控制中」,試圖將感染情況的詮釋成當週的小插曲。門診也沒有關閉,醫院人潮還是很多,「愛跑醫院的還是天天來,門口刷健保卡的機器都被操到壞。」她接觸的民眾多是中老年人,很多來自萬華,她很害怕,但還是要繼續上班,只能聽天由命,還能自嘲:「乾脆當作自己已經確診。」
Y醫師則覺得醫院不但病床不夠,給醫護的支持也很不夠,從5月爆發疫情以來,醫師值班服就常常不夠穿,大家都不想穿自己的衣服去幫病人插管,可是常常早上8點一進醫院,值班服的櫃子就是空的。有同事跟主管反映,主管只叫大家共體時艱,讓他又好氣又好笑:「我們主管說他自己一件值班服都穿3天。」在艱困的環境中,醫生不夠,護理不夠,連清潔工也不夠,他們後來乾脆教病人自己量血壓、自己收垃圾。不過看著病人越來越多,病房越來越滿,還是讓他十分痛苦。下班後雖然可以休息兩天,但幾乎無法有任何社交生活,因為知道自己感染風險高,所以也不敢隨便跟家人朋友碰面,只能講講電話。
楊卉庭則是形容她現在正處於「南丁格爾時代的野戰現場」,疫情擴散後急診室將急救站移到戶外,她和急診室的夥伴每日在酷熱中全副武裝工作,隔離衣內濕了又乾,乾了又濕,醫護把冰塊裝在尿套中,自製冰圍巾掛在脖子上,才能稍微舒緩酷熱。戶外急救站環境克難,連幫患者好好包紮傷口都很難,加上人滿為患,有些病人想拍X光也得等上數小時。除了協助醫師處理病人,楊卉庭作為專科護理師,還需處理家屬、追蹤患者病歷、協助檢疫旅館送病人來,每天戴著N95口罩扯著嗓子講話,下班時聲音都已經沙啞。
對於未來疫情發展,她怎麼看待醫護處境,她想了一下,聲音好像從很遠的地方傳上來:「就好像你掉到一個深淵裡面,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摸到地…也像跑馬拉松,可是我一直看不到前面的終點到底在哪…」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