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兩年來,各國央行為挽救經濟,紛紛祭出QE(量化寬鬆)政策,為何到現在還沒爆發超級通膨?「主要是因為消費誘因不足,民眾對未來前景不確定,市場就業情況不佳,但美國的PPI(生產物價指數)年增率已經到8.3%,台灣的WPI(躉售物價總指數)年增率達11.88%,未來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是會跟上調升,通膨跡象越發明顯。」劉孟俊解釋。
上週五美國勞工部公布個人消費支出年增率已來到4.3%,核心個人消費支出也達衝上3.6%,雙雙創下30年來最大漲幅,美國銀行分析師更宣布,停滯性通膨已經到來。
就連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都警告,美國通膨飆升持續的時間比預期還要久,如果通膨持續上揚,Fed已準備好升息因應。「正因通膨這隻大怪獸來襲的心理預期,上週美債殖利率飆高,引發全球股市震盪,不僅美股重挫,台股更失守萬七關卡,接下來,股債市都將持續波動。」資深分析師說。
疫情造成全球航運、原物料、油價飆漲,使得各國通膨壓力升溫;如今,全球最大工廠中國又祭出限電政策,製造端的成本增加、供給量減少,就像在通膨炸彈火上加油。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就警告,大陸限電恐造成全球主要供應鏈出現斷鏈危機,不少廠商沒撐過疫情,導致疫情後需求恢復,供給端無法消化,「將造成至少二波物價上漲的隱憂,尤其台灣是靠三角貿易維生,衝擊尤大,政府應盡快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