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一財經日報》曾形容潘思源是上海灘最大個體戶,對此,他直接說:「這是媒體寫的,我否認!」索性調侃起自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已經死在沙灘上。」
當被問到在上海究竟有多少資產,潘思源先說自己搞不清楚,在本刊追問之下,才鬆口說:「只能夠大約估算,而且這是帳面賺的,因為我沒有賣啊,大約這10年至少增值了10倍吧,不然我現在怎麼做到新台幣幾百億元!」
潘思源說自己在福州收遍藏品,甚至捐出人民幣1,000萬元辦大學後,接著就到了上海,1993年時,正好浦東變成特區,於是他放膽在當地大手筆投資,「我運氣好,剛好中國大陸經濟大起飛,我不過是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做了對的決策。」
潘思源認為不動產投資的關鍵還是在地段,「很多人說房地產會增值,其實真正增值的是土地。」據悉,他在當地持有的商用不動產就多達3萬坪樓地板面積,規劃成商場、辦公室、酒店。
除了是上海灘大戶,潘思源也是隱形的台灣商辦大戶,除了位於中山北路、轉做防疫酒店的盤古捷旅,在北市西門町、中山區、信義區等精華地段,也擁有不少商辦大樓;這幾年他則在桃園復興區和台南關子嶺,買了不少林地,「有40萬坪。」他輕描淡寫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