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等待,全球汽車霸主豐田汽車首款純電車bZ4X今年五月中一上市,果然造成轟動,台灣和泰汽車更以APP預購之創舉,在短短3小時湧進1,500張訂單,是今年配額的5倍之多,儘管一個月後因車輪鬆脫問題緊急召回,改善後近期已重啟生產,而這款被視為豐田轉型電動車的開山之作,也讓台灣電動車零組件供應鏈激起新的漣漪。
日車廠油轉電 急起直追
「豐田這一次召回,原因是車輪鬆動,跟三電(電機、電池、電控)沒關係,油車也可能有這種問題,不能因此就說他們電動車做不好。」DIGITIMES Research資深分析師林芬卉向本刊分析,她認為,召回事件對豐田中長期發展電動車影響不大,反而隨著首款純電車問世,正式表態進軍電動車市場。
由特斯拉點燃的電動車浪潮這幾年在全球方興未艾,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電動車熱銷市場第一名為中國,占比超過五成;接下來是歐洲;第三才是美國,日本僅不到1%,所以日本訂2035年要全部改為電動車,而東京市則預定2030年提前達陣。「此進度幾乎跟歐美一致,光是日本的電動車政策,日廠就得急起直追。」林芬卉表示。
林芬卉進一步分析,豐田過去幾年推出的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銷量並不差,PHEV也是電動車範疇之一,意味豐田在電動車並非從零開始。
其實,日本三大車廠已陸續發表電動車開發期程,豐田預計2026年前將陸續上市五款bZ系列純電車;本田(Honda) 未來十年將投入390億美元於乾淨動力汽車上;至於日產(Nissan),也預計2030年前將推出15款純電動車。林芬卉指出,日商在電動車市場一時三刻可能無法拚進前5大,但別忘記,東南亞是日系車天下,光豐田在該區占有率高達35%,加上電動車在東南亞滲透率仍低,像印度才1%,將是日商絕地反攻的主要市場。
第一化成卡位 配合豐田
日商在電動車市場「慢半拍」,看在近60年歷史的能率集團眼裡,卻猶如一道曙光,新出口乍現。
去年5月底,能率將收購8年的第一化成(IKKA)推動上市,成為台灣首家掛牌的日本公司,能率總經理兼第一化成董事長的胡湘麒以自信口吻告訴本刊,「第一化成是帶領集團駛向電動車的戰略活棋。」
第一化成有6成營收來自汽車領域,產品涵蓋電子煞車系統(EPB)的馬達齒輪模組、電動動力轉向輔助系統(EPS)的齒輪模組、汽車匯排線的連接盒(繼電盒)外殼、電動後照鏡齒輪模組等,透過日本愛信集團(AISIN)、住友電機(Sumitomo)等Tier1大廠,供應豐田、本田、日產等車廠,其中,豐田占了出貨量5成以上。
「別小看這種塑膠套件,隨著電動車走向輕量化,因為成本、耐熱、絕緣等考量,金屬零件勢必塑膠化。」胡湘麒直言第一化成在電動車所扮演的有利角色,接著補充說明,日系車廠的生態系向來封閉,但第一化成目前正配合愛信,參與豐田電動自駕車的EPB馬達所需的線控排檔(Shift By Wire)模組開發,預計2025年放量。
「這種機構件須至少三年前就跟著客戶設計,但最後認證通過,訂單又長又穩定。」胡湘麒打開iPad平板秀出電動車內裝結構認真向本刊說明,EPB跟安全與操控性能息息相關,在傳統手煞車式微下,一般燃油車已漸漸從高階車種導入平價車種,因滲透率仍不斷提升,EPB占公司整體營收比已從數年前的個位數一路攀升至去年約15%,是第一大車用主力產品。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 研究發展處經理葉智榮分析,隨著電動車自動化程度增加,得在極短時間提供所需轉向力和煞車力(高響應或高性能、高精度),透過線控可回收最大煞車能量。法人則指出,第一化成搶先配合豐田開發自駕煞車系統模組,卡到有利位置。
凱銳影音系統 攜手搶市
然而,能率的企圖心不止於此。胡湘麒向本刊再三強調,日系車廠在電動車腳步雖慢,做法卻與全球同步—也就是朝聯網(Connected)、自駕(Autonomous)、共享(Shared)與電動(Electric),所謂「C.A.S.E」共識來推動。
在這樣的架構下,日商深知造車思維得拋開傳統,朝向電機與電子的平台整合。在愛信的介紹下,胡湘麒興奮地說,明年中第一化成將在豐田最大零件生產重鎮名古屋新建研發生產基地,並將以「日本MIH」之姿,帶著台灣電子廠商共襄盛舉。事實上,日前,興櫃的凱銳光電就透過增資引進第一化成持有7%股權,攜手合作把餅做大。
凱銳內部人士表示,凱銳主要提供汽車後座影音娛樂系統,產品大多用於歐美車系高階車款;此外,也有行車紀錄器打進日本松下(Panasonic)標準選配市場。此次與第一化成策略聯盟、借力使力,確實是衝著日本市場而來,希望趁日本電動車起步較晚、廣納新供應商的黃金時刻,擴大既有產品與客戶。
對能率而言,能協助台廠敲開日系車廠大門,對彼此都有好處。胡湘麒向本刊表示,電動車生命週期較傳統汽車短,台廠長期與中國車廠打交道,同時在中國供應鏈的刺激下,產品品質與研發速度都不是問題;台廠具豐富的中國實戰經驗,可協助日商加速在日本、東南亞、中國等市場的電動車發展腳步。
怡利高階技術 搶先突圍
除了凱銳之外,抬頭顯示器(HUD)大廠怡利電子,因董事長陳錫勳與能率總經理胡湘麒為大學同學,透過這層關係,也搭起了合作的橋梁。
怡利營運副總柯茂全向本刊表示,汽車市場本身就存有在地主義,若沒在當地設廠就近服務客戶,切入機會並不大。怡利計畫運用泰國廠,協助日系客戶擴大未來在東南亞電動車的版圖。
柯茂全進一步告訴本刊,公司營收比重雖以中國為最大,但泰國廠經營有成,東南亞也占了3成。產品方面,透過車載影音導航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怡利與豐田、本田早有合作關係;接下來二家車廠要發展電動車,怡利也會配合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因應自駕車對行車資訊控制的需求,怡利正全力發展「3D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3D AR HUD),除放眼中國市場之外,未來也不排除延伸到東南亞,供應日系電動車客戶。
據了解,胡湘麒正協助怡利引進國內一家AI軟體新創業者,幫忙開發3D AR HUD所需的眼球追蹤技術。柯茂全證實此一合作,希望擺脫競爭激烈的2D抬頭顯示器,在高階市場搶先突圍。
上銀滾珠螺桿 吸引買主
除了以能率為首的台廠電動車新勢力,工具機大國的台灣,相關業者也在電動車產業看見新需求。今年8月剛落幕的自動化設備展,上銀攤位上,聲勢浩大地展出一座用在汽車駕駛方向盤的轉向系統,吸引不少買主上門詢問。
參展同業透露,上銀車用滾珠螺桿在2020年底取得汽車管理品質認證的IATF 16949證書後,去年吸引了豐田集團旗下的泰國豐田通商派人訪廠,替雙方未來在東南亞電動車市場的合作留下想像空間。
對此,上銀發言人廖克皇僅低調回應,董事長已在年報提及,電動車布局已有關鍵性突破,車用滾珠螺桿正與多家國際級車廠合作,預計明年放量貢獻營收。
據了解,滾珠螺桿過去主要用在精密加工機械設備,但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陳侑成告訴本刊,新能源車舉凡轉向或煞車系統,將全面從油壓換為線控,滾珠螺桿具低摩擦與高速移動特性,勢必促使車廠大量導入。不過,滾珠螺桿運用在汽車的難度,其實沒有精密加工或半導體設備高,能否成為供應鏈的主要進入門檻,取決於車廠認證。
ARTC研究發展處經理葉智榮向本刊透露,早在2014年,上銀就開始針對電動車布局,並主動找上ARTC開發電子動力轉向系統,為取得認證,上銀在可靠性實驗室、符合安規產線的建置,砸下相當可觀的人力與資金,若能開花結果,可說是10年有成。
台廠與中競爭 區隔市場
展望未來,面對日系車廠在電動車能否後發先至?胡湘麒一邊客觀地分析、一邊提醒台廠,落後者要彎道超車,得靠「速度」,而無論如何,全球傳統汽車集團已在電動車市場動起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等歐美車廠均在中國有設置廠房,故台廠總免不了要與中國供應鏈競爭,如今日系車廠正式揮軍電動車市場,或許是台廠做出區隔的機會。
分析師則點出,日本傳統一階(Tier1)系統廠在這波電動車的反攻過程可能產能有限,不排除傳統一階系統廠會增加外包組件,台廠或可掌握此一契機切入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