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智表示,公信電子與不少車廠合作,公司生產的智慧座艙(smart cockpit)、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相關產品,包括中控主機、視野輔助系統、抬頭顯示器、電子排檔器、智慧方向盤等,就分別採用了聯發科、凌陽、聯陽、盛群、原相、芯鼎等7家IC設計公司晶片。
宣明智表示,台灣半導體產值有近8成來自晶圓代工與封測,IC設計僅占2成左右;未來隨著電動車大量導入車用晶片,以及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商或組裝廠協助IC設計業者得到車廠認證,晶片設計產值占比有機會從2成拉高到4成。假設台灣半導體產值不變,依宣明智所言,台灣IC設計產值可望從2020年288億美元,倍增至576億美元。
針對攸關經濟小型電動車發展的電池,宣明智特別提醒,台灣在磷酸鐵鋰、三元等既有主流電池發展,已無法比拚寧德、松下等規模大的國際大廠,較可行的作法是積極往固態電池等新材料電池尋求突破,才能殺出重圍。
除了零組件,許多人都關心台灣電子代工業者,能否在電動車組裝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宣明智認為,電動車非常強調在地組裝,因此,生產基地將會散布在許多國家、區域。而依照數據顯示,每5百萬人口,就有機會撐起一個汽車組裝廠,全球組裝廠數量將相當可觀;換言之,台廠若能做到全球運籌管理,自然就有機會,針對內需,宣明智評估,台灣一年有約4、50輛萬輛的自用規模,要吸引外商來台不會沒有誘因,如此也才能加快台灣汽車走向電動化的速度。
電動車全面取代油車即將進入倒數,除了乘用車市場,公信過去一年多,曾陸續接到水肥車、沙石車、垃圾車業者,詢問如何升級成電車,「需求多到你無法想像,大家卻都不知該怎辦!」宣明智再度強調,面對近2兆美元的乘用電動車大餅,台廠要在2025年前卡到位,心態一定要改變,不能再像過去單兵作戰、悶著頭自己幹,一定要結伴同行,互相幫助打進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