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最新針對離岸風電3-2期國產化項目的規定,將給業者更多彈性,國產化21項目全改為自選,如同吃自助餐,但採配分制,每項都有配分,並設定70分基本分門檻,開發商須達到門檻分數才能獲配風場,分數越高,獲配容量可望同步加大。
「我們能理解主管機關對產業在地化的推動與努力,但也得務實看這樣可行與否。」汪欣潔直指3-2初步的選商規定,國產化部分的彈性還是不夠大。
為了證明這樣的鬆綁仍有空間,汪欣潔透露,日前沃旭與同業透過產業協會,把3-1期規定的項目套用在3-2期的配分,意外發現這些必選項目都選完根本還不到50分,距離基本門檻70分落差甚大,「如果目標門檻還是很太高,大家都進不去,開發商都沒辦法參與,最不利的就是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受到影響,難道要大家先隨便承諾,若沒有辦法完成,那…這對產業發展與形象好嗎?」汪欣潔語重心長地指出。
而當問及究竟該如何做,好拉近這20分的落差?是建議政府70分最低門檻往下至60分嗎?汪欣潔停頓好幾秒後表示,這涉及到競標策略跟實際的一些細節,絕對不是降低分數如此的單純。
不過,如果以3-2提供開發商選擇的項目來分析,她認為,有些供應商在3-1已有前期投資也都獲配一些風場,這次卻在3-2沒有被選入國產化項目,應該要重新加入清單才對,這樣台灣在硬實力的部分方能累積經驗值,。此外,人才培育以及運維等軟實力,都是可以考量納入評分的項目。
言下之意,似乎是指3-2其實有更多可選的項目應該要重新被納入?對此,汪欣潔沒有否認並強調,因為風場最怕碰到不可抗力因素,尤其新冠疫情的重重考驗,更加深開發商斷鏈風險意識,如果原本已在3-1期就進入產業的項目不見了,又沒有其他可轉換的分數補換,這形同限縮了彈性與產業發展。
至於更具體的建議內容,汪欣潔說,協會日前也已上呈公文向政府表達開發商想法,同時懇切希望主管機關以支持離岸風電產業的初衷,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來增加採購彈性,唯有如此,才能讓風場更能控制開發風險,進而達到商業開發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