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能源政策能否趕上科技業需求?老埤農場轉型案將是關鍵的指標大案。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日前表示,目前未收到任何農地變更申請案,但他說:「農業部會謹守三大原則:不能影響農漁民的權利、不能影響農漁業生產以及不能影響生態環境。」
對此,寶晶董事長蔡佳晋表示:「老埤農場土地酸鹼值不適合做糧用地,因為經過地質鑽探調查後得知土壤呈現酸性(PH4.4),不足以生產農糧產品,證明是不利耕作的土地,根據屏科大簡士濠教授的研究,這種紅壤土肥力不佳,幾乎是一種沒有作用的土壤。轉型做光電既不影響糧食安全,不會影響既有農業價值,也沒有農民承租戶權益問題。」
「這種紅壤只適合種鳳梨和茶葉,早期老埤是台鳳的土地,當時台鳳把土地租給佃農種植鳳梨,由於鳳梨罐頭不再具有外銷競爭力,2003年台鳳爆發財務危機後,農場法拍落入農林的手中。」蔡佳晋說:「農林很努力種了茶葉後,發現生產成本太高,根本沒辦法跟越南進口的茶葉競爭。」
事實上,農電共生是全球的潮流趨勢。日本2013年實施「農山漁村再生能源法」,就鼓勵農山漁村地區制定再生能源發展計畫,「日本有很多農電共生的成功案例,他們的地面型太陽能發電量已經達到70GW(億瓦),台灣地面型的案場很少,發電量只有5GW。因為未來是缺農人而非缺農地,台灣現在同樣面臨人口老化、農村人口外流嚴重的問題,台灣可以借鏡日本經驗。」蔡佳晋說。
不只日本,歐洲同樣也有農電共生的風潮,根據經濟部的資料,德國去年8月通過「太陽能一號套案」,鼓勵在農業用地設置太陽能電廠,同時提高太陽能的最低保證報酬。
本刊調查發現,台積電在日本、美國以及德國設立的最新晶圓廠,未來百分之百都將使用再生能源—綠電,完全沒有綠電供應不足的問題,關鍵就是德國、日本和美國都很積極發展綠電。
相較之下,台灣的綠電發展進度落後,綠電的電力僅占不到一成,遠遠無法滿足企業所需,根據審計部的調查報告顯示,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綠電不但裝置容量沒有達到目標,缺口還有逐年擴大的趨勢,最新台積電永續報告書資料顯示,去年台積電使用的綠電,也只有11.2%。
40年前老埤農場種植鳳梨,曾經繁華一時,爾後隨著利基不再逐漸凋零,農林和寶晶的老埤農場轉型案,將讓這片717公頃的茶園迎來新氣象,除了種植茶葉外,還有台灣最大太陽能發電廠和觀光飯店,將為這個沒落的農村注入新活水獲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