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間,攸關發電效率的光電建材,更吸引了蔡佳晋的目光。「矽晶片的發電效率與耐用年限,攸關太陽能發展的成敗,目前台灣以傳統P型為主,以前發電效率僅近20%,接下來我看好N型與異質結2技術會成為主流。」
他對本刊分析,前者發電效率超過20%,耐用年限從原來的20年延長為30年;後者成本雖高,但發電效率近24%,至於現在討論度很高的鈣鈦礦技術,則還有待技術突破,但他誓言,會把發電效率更好的光電建材引進台灣。
讓蔡佳晋吃驚的是,今年能源展的18座展館,竟有1/3展示儲能技術,規模是去年的1倍,包含安全性更好的灌水防火機制、光電裝置容量上看6MW(百萬瓦)的儲能系統、以及氫儲能等新技術。「歐盟會吹起儲能風,全與當地自由電價的政策有關,由於晚間用電昂貴,歐洲人習慣在白天為晚上儲電。」蔡佳晋觀察。
談起台灣光電儲能的發展路線,蔡佳晋坦言:「未來絕對會朝all in one(一體化)發展。」過去國內儲能系統都採上下游分工模式,但今年各業者紛紛將變壓器、PCB(電路板)、微電網管理系統等零組件整合。「最大好處是大型儲能站的建置時間,將從半年,縮短到2、3個月。」
他更樂觀預期,未來儲能系統會變得更便宜且便利,「因為鋰電池應用普及,讓歐洲鋰電池儲能系統成本大降4成,加上Apple和Google等科技大咖,支持推動智慧家居設備協定Matter,計畫在10月新版本加入能源管理功能,已吸引眾多儲能廠加入,未來業者只要用一個App,就能搞定所有能源管理的問題。」蔡佳晋對本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