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碧祥說,新船下水會挑選良辰吉時,從船台軌道緩緩滑入水中,同時施放鞭炮、煙火,並進行擲瓶(或稱震瓶)動作,船家也會派人在船上,向岸邊拋灑麻糬,祈求豐收平安,下水儀式才算大功告成。
「灑麻糬就是討個吉利。」本月又將有一艘新船下水的韓碧祥說,「這是長久流傳下來的習俗,船員、船長會從船上丟下來給大家撿,附近的居民都會來,很熱鬧喔!」
至於源於歐洲的擲瓶儀式,則是把香檳瓶用繩子吊在空中,下水前由船主或貴賓,以剪刀剪斷繩子,讓香檳瓶自動落在船頭撞碎。
韓碧祥解釋,因為過去通訊系統不發達,一旦發生船難,船員便會將自己所在位置、地址及想對家人說的遺言,寫在紙上再塞入瓶中,盼望瓶子隨著海浪漂流,家人終有一天能知道他遇難的消息。
「為了不要發生船難,後來就有了擲瓶的儀式,取瓶子破掉了,就不會有船難的意思。」韓碧祥說,在歐洲,擲瓶儀式多由女性負責,台灣則較百無禁忌,「船東通常會邀請貴賓來看下水儀式,所以在台灣大多是貴賓擲瓶,男生、女生都可以。」
不過,一般擲瓶未破被視為不吉利的象徵,倘若發生了,又該怎麼破除?韓碧祥豁達地笑說:「基本上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如果沒破喔,那就再擲一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