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4 05:58 臺北時間

【晶圓與藻礁的抉擇1】未來10年半導體大擴張 政府急推三接新方案遭環團打槍

mm-logo
人物
11月底,總統蔡英文視察三接工程,一句「三接沒有蓋在藻礁上」,引發藻礁團體怒火,中油則說,只有0.4公頃的棧橋橋墩觸及藻礁。(總統府提供)
11月底,總統蔡英文視察三接工程,一句「三接沒有蓋在藻礁上」,引發藻礁團體怒火,中油則說,只有0.4公頃的棧橋橋墩觸及藻礁。(總統府提供)
公投在即,四項提案中,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下稱三接)是否該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牽動台灣能源轉型路線。今年7月,我們曾報導反核、反空汙與護藻礁被迫在同一案中衝突競合的現實,10月政府提出三接再外推方案,強調已將生態影響降到最低,卻仍難確定零損失。如今投票在即,台灣沒有自產能源,產業用電又連年增加,當大自然經歷千年孕育的桃園海岸藻礁,遇上對台灣具經濟發展及國安戰略意義的晶圓廠,同時疊加減空污、廢核的政治現實,天秤兩端各有權重,能源轉型中不同價值的平衡,是否還有可能達成?
11月9日,「護國神山」台積電證實將在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興建7奈米及28奈米晶圓廠。市長陳其邁保證「水電絕對沒問題」,將盡快協助台積電在3個月內完成環評,趕在明年動工。消息一出,北高雄地價立刻看漲,地方無不期待,原本被空污的石化之城,能在晶圓廠帶動下翻轉。
為讓先進製程留在台灣,從新竹到台南,都可見台積電廠房大興土木,除了去年量產的5奈米廠,4奈米、3奈米廠都將在明年開始陸續投產,2奈米廠也預計落腳新竹及台中。新廠房出現除了讓周邊房價飆漲,同樣居高不下的,則是生產所需的用電。
政府不惜多花150億元經費,都要讓三接蓋在大潭海邊,即是為滿足接下來幾年半導體產業大幅擴廠所需要用的電。(台積電提供)
根據台積電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2020年台積電用了160億度電,佔全台總用電量的5%。明年將在南科量產的3奈米廠,1座廠房1年用電就高達77億度,同樣的電,可讓1個月用電700度的家庭用90萬年;而2025年要量產的2奈米,環評報告中則載明預估要新增970MW的用電量,相當於擴建後的大潭7號機。
工業用電貢獻台灣每年一半的用電量,其中電子業又位居各產業之冠。隨半導體業持續擴廠,加上美中貿易戰後台商陸續自中國移回產能,經濟部預估,接下來十年,台灣每年的用電成長率,每年平均將達到2.5%,是過去十年平均的兩倍。「半導體廠的用電,就佔了每年增量的一半,」經濟部次長曾文生透露。
12月8日,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前往三接棧橋施工現場,諷刺政府「潮水退了,謊言就會被拆穿」。
在追求高經濟發展、及鞏固關鍵地緣政治地位的考量下,半導體產業的高用電,成為政府竭力滿足的必然現實。為解決未來10年的用電需求、緩解中南部五年來的反空汙聲浪,在護藻礁公投成案的壓力下,今年5月,行政院宣布三接再外推方案,表明即使多花150億、延長2年工期,都希望將三接蓋在桃園大潭海岸,以在最短時間內增加天然氣供應量。
「去年總統6月跟潘忠政(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見面後,我們開始設想各種可能方案,後來風場被取消了(註:桃園外海原有一離岸風場麗威,去年8月因飛安問題,被能源局取消設置許可),就在想是不是可以讓接收站往外移…但這麼做不是沒有成本,時間是我們最在意的事。」曾文生說。
圖為藻礁公投推動聯盟12月5日於立院外舉行記者會,小學生展示藻礁生態系中各種生物的繪圖作品。
接收站延遲上線2年,大潭電廠8、9號機無法發電,在燃煤機組為減空汙僅能備援的前提下,短少的137億度電,經濟部預計要以機組調度、擴大需量反應(註:利用價格或折扣誘因,引導用戶改變用電時間)等方式解決,但有缺水導致水力發電受限、需量反應不足等風險。藻礁方質疑,若有因應方案,何不就此讓三接易址台北港?曾文生強調,遷址台北港需進行環評,還要拉數十公里海管,評估需耗時11年,「我就一直缺這個(指天然氣),沒有就沒辦法調度了…沒有臨時方案是可以因應11年的!」曾文生急切地說。
今年10月,再外推方案在環保署進行環差審查,藻礁方表明不接受,原因除了認為工程無論如何仍會傷害藻礁礁體,更質疑一座接收站的興建及運作會為當地帶來未知的影響。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