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6 05:58 臺北時間

【台商南向大擴廠3】夾心餅乾另尋出路 揭台商「只能做不能說的祕密」

mm-logo
財經理財
包括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人口紅利優於中國,吸引不少台商前往投資。(東方IC)
包括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人口紅利優於中國,吸引不少台商前往投資。(東方IC)
美中貿易戰讓全球供應鏈必須重組,台商意外成為夾心餅乾,加上中國官方與大客戶刻意培養紅色供應鏈,過去重壓中國生產的台商們,不得不另尋出路,究竟台商們的求生之道為何?有哪些只能做、不能說的祕密呢?
「以前資通訊(ICT)商品在全球是零關稅,但貿易戰爆發後,客戶都擔心中國製商品萬一被加徵課稅,將喪失競爭力,因此逼著代工廠必須計畫海外生產基地的備案。」一家代工大廠財務長坦言客戶給的壓力很大。
更何況,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早非吳下阿蒙,決心扶植當地供應鏈。包括立訊、藍思、比亞迪等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過去替大陸創匯最高的台商,已漸漸被紅鏈業者取代。像是立訊斥資11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82億元)在昆山擴建40個足球場大的手機組裝生產線,就是想要取代鴻海、和碩在蘋果供應鏈的地位。
像是連續多年拿到中國百強縣龍頭的江蘇昆山,見證了台商在大陸興衰的一頁。根據估算,常年在昆山工作生活的台商與眷屬超過10萬人,這座城市與台商30年來互相成就,許多台商迄今還是相當懷念過去昆山政府給予的禮遇和優惠。「台商曾經貢獻崑山GDP高達7成,但在去年,這個數字已經大幅下降到3成。」昆山台商透露出關鍵數字。
在美中對抗基調、客戶壓力下,成為夾心餅乾的台商,不得不尋求出路,就算去年下半年因為越南、泰國等地疫情爆發,讓部分廠區被迫關閉,不少訂單大量回流中國,仍擋不住台商前進東南亞的腳步。「現在中國官方對於用水、供電和環保的要求嚴格,除非具有獨特的高新技術,不然台商一定會被陸廠取代,台商只能往移東南亞移廠,不然就等著被收購或取代。」一位台商搖著頭說。
在品牌大客戶要求下,包括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左2)、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左1)都不得不加速在東南亞與印度等地建立新的生產基地。
兩年前,緯創與可成先後賣廠給立訊、藍思等大陸業者,去年初和碩也引進立訊入股旗下機殼廠鎧勝,同時間,緯創與和碩也宣布投資印度生產基地,今年初印度媒體大幅報導,和碩將在印度投資110億盧比(新台幣40億元),首座廠房確定座落於清奈,並將招募1.4萬名員工,替蘋果生產智慧手機。「變現大陸資產,轉進東南亞投資已成公開的祕密,大家都有默契,只能做、不能說,尤其在中國關廠是很麻煩的事。」一名華東地區台商會長觀察。
「也有科技廠把製造設備出售給陸廠或是陸幹,配合的物流也切割出售,台商抓住最關鍵的對外接單與設計,把訂單轉移到越南、印尼等地生產。」位於華南的台商會長就透露,像鴻海位於深圳的龍華廠員工最多曾有50萬人,現在剩不到一半。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