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去年1月初透過「研究院」的成立,宣示帶領集團邁向F3.0轉型升級。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4日表示,研究院主要要針對集團未來3-7年的發展目標進行相關技術的投入開發,電動車,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李維斌說明,研究院旗下有5個研究所與一個實驗室,分別為AI、通訊、資安、半導體、量子5所,以及一個離子阱實驗室,目前編制約50人,未來尚有百位人力的缺口待補足。
李維斌進一步表示,每個所都有各自的目標,但也有跨域目標,像資安問題,就得透過AI與資安兩所一起合作;未來的電動車更是錯縱複雜,光在路上要安全的行駛,最基本就會大量使用AI,此外,車內也會大量用到半導體以及第三代半導體;車外則有車聯網的建置,而一聯網,就有資安問題要處理。
因此,光一台車子,除了量子所之外,其他4個所都會跟電動車有關,也要跨域整合,才能替集團找到3年後可實現生產的關鍵技術。
事實上,鴻海電動車事業今年已經動起來,電動巴士於日前在高雄發表,電動車也如火如荼展開相關代工、零組件布局,李維斌坦承,車子確實是目前最急、最重要的議題,「但一年多來,題目很多,如何在這個生態系,替鴻海找到最有利的強項,題目還在找,不好訂。」
「整個電動車的Ecosysterm(生態系)很大,鴻海不可能全吃,究竟什麼東西要握在手上、甚麼東西要分享或跟人家合作,什麼要用買的?除了牽涉到集團整體的策略分析,也是研究院找題目的前提。」所幸,鴻海研究院院長就是董事長劉揚偉兼任,「對焦快、資源分配效率也高。」只要題目有共識,開發過程即時調整難免,也容易接地氣。
被問及與電動車成本極具關鍵的電池,研究院是否也有投入研發?李維斌笑著說:「電池本身不會在我們這邊,現在需求那麼大,都得馬上上生產線,這太急了啦。」不過,涉及能量密度、安全性的電池材料,鴻海研究院就有著墨。
鴻海研究院固定每年3/3、6/6、9/9、12/12會舉辦「NExT Forum」學術論壇,定期邀請各界專家集思廣益討論關鍵科技的發展趨勢,李維斌透露,6月論題除了「車聯網」外,此次俄烏戰爭,SpaceX執行長馬斯克提供的星鏈(Starlink)網路服務,也讓低軌衛星議題受到關注,屆時將邀請該領域的翹楚分享市場看法並進行互動與交流。
至於唯一跟電動車還沒牽上關係的量子所,李維斌表示,量子電腦仍在未來式,光要變成商化電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鴻海前只先成立離子阱實驗室,證明這個技術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