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2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入主長春藤生命科學卡位 王瑞瑜搶再生醫療兆元大餅

mm-logo
財經理財
王瑞瑜入主長春藤生命科學,要讓細胞療法取代開刀、預防疾病,讓人人用得起。
王瑞瑜入主長春藤生命科學,要讓細胞療法取代開刀、預防疾病,讓人人用得起。
搶在「再生醫療三法」立院三讀前,各路人馬瞄準細胞治療限制將鬆綁以及政策開放的利多,早已摩拳擦掌布局,包括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均跨足卡位。其中,去年才處分聯亞藥獲利出場的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6月將入主長春藤生命科學,計畫聯手台塑生醫、長庚大學、長庚醫院組成鐵三角,強攻細胞治療。生醫投資眼光精準的王瑞瑜搶進再生醫療,市場戰火升溫。
國內近期颳起「再生醫療」投資熱,科技界、金融界和醫界大咖爭先卡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老闆,就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她向本刊吐露從未曝光的再生醫療夢,「希望未來細胞療法能取代開刀和預防疾病。」
再生醫療不同於傳統藥物、手術,是以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組織與器官,被醫界視為難症和絕症的曙光。國際研調機構指出,全球力捧再生醫療,年複合成長率以14%迅速成長,預估2030年產值上看870億美元(約新台幣2.5兆元),這其中有超過6成商機來自細胞治療。

政府扶植 推法律草案

不過,細胞治療在台灣發展20年,動輒數十萬、百萬元的昂貴治療費,市場接受度並不高。總統蔡英文決定扶持產業,推動「再生醫療三法」草案,5月3日送進行政院審議,立法院三讀還沒通過,就提早引爆再生醫療卡位戰。業界人士認為:「關鍵在細胞定義鬆綁了。」
台灣過往主要採取自體治療,也就是利用自己的細胞救自己的病,患者體況攸關細胞品質,培養時間冗長導致價格不菲,「未來跟上國際趨勢走異體細胞,透過自動化大量製造,能以更親民的價格搶黃金治療期。」業界人士直言,以前細胞培養至少2至8週,未來能立刻投治。
台灣跟隨國際腳步發展異體細胞,吸引企業大老卡位搶兆元商機。
「對癌症病人來說,細胞療法是新治療選擇,卻是一筆沉重的負擔。」為了讓細胞療法更便宜、更普及,王瑞瑜一直想將再生醫療列入台塑生醫新事業版圖,不斷派人獵尋有潛力的合作業者。直至去年,出脫聯亞藥股票,入袋20億元,「成為我們布局新事業的銀彈。」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說。

重金投資 掌握長春藤

2月底,王瑞瑜拍板投資細胞治療,啟動近期最大一筆生醫投資案,由台塑生醫斥資7.6億元投資長春藤生命科學(簡稱長春藤),規模超過2015年入股聯亞生技2家子公司。本刊調查,5月完成交易,台塑生醫成功拿下過半股權,預計6月董事改選,將由王瑞瑜親掌業務。
談到投資過程,劉慧啟說道:「王瑞瑜相當重視這個投資案,組成10餘人專業團隊,進駐實地查訪快3年,她更出面爭取創辦人汪添進、其他股東支持。」不過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王瑞瑜手中握有2家投資標的,一家是長春藤,另一家是位於中部的細胞治療廠。
長春藤為何脫穎而出?劉慧啟爽快地說,長春藤是衛福部第一家核准成立的細胞培養中心。本刊直擊,長春藤隱身在桃園巷弄內,樓高2層,外觀無明顯招牌,公司名稱低調貼在牆面玻璃。「長春藤名氣不大,卻幫三軍總醫院搶下國內首家獲准使用細胞治療的醫院。」知情人士表示。
投資眼光精準的王瑞瑜,瞄準「再生醫療三法」加速布局。長春藤成立19年,自主開發CIK免疫細胞療法且完成二期臨床,目前依《特管法》申請,在北中南8家醫院投入治療,對象有實體癌、血液惡性腫瘤患者。未來新法上路後,有機會取得5年期臨時藥證,劉慧啟自信說道:「長春藤有可能是國內第一家。」
長春藤旗下免疫細胞療法完成2期,有望搶下新法上路後首張臨時藥證。

瞄準癌症 部署鐵三角

正式入主之前,王瑞瑜已擬定長春藤新營運方向,延續細胞治療、細胞儲存庫2大原先業務,因應日後新法將跨足細胞新藥開發。知情人士透露,王瑞瑜的營運藍圖受原始股東支持,股東有意辦理現增,讓台塑生醫取得過半的董事席次,充分主導營運。
「長春藤瞄準癌症細胞治療,長庚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癌症治療醫院,2019年成立細胞治療中心發展自己的技術,若王瑞瑜和妹妹(王瑞慧)聯手搶攻細胞治療,未來將在癌症市場占有領先地位。」業界人士說。
長庚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癌症治療醫院,2019年成立細胞治療中心。
王瑞瑜心中的盤算就是打群體戰,將長春藤納入台塑生醫後,以長庚大學、長庚醫院為後盾,發展細胞治療一條龍,成為搶攻再生醫療大餅的鐵三角。劉慧啟預告,長春藤未來將從綜效的角度思考發展,而台塑生醫也會持續布局再生醫療領域,包括組織工程、基因治療。
外界鮮少人知,其實早在去年7月底,王瑞瑜已悄悄點燃再生醫療第一波戰火。她看好握有膠原蛋白關鍵技術的和康生技,斥資2.5億元投資,據悉,王瑞瑜主要是相中和康有膠原蛋白組織工程的實力,「當膠原蛋白支架依附著細胞,植入體內,有助讓受損組織器官提高修護能力。」知情人士解釋。
長春藤生命科學要從細胞治療、細胞儲存庫邁向細胞新藥開發。(翻攝長春藤生命科學官網)

品牌精神 預防勝治療

不過短短7個月,王瑞瑜又出手插旗再生醫療,投資金額超過10億元,震驚市場。「她親自主導和布局,補足台塑生醫預防醫學的最後一塊拼圖,更大心願是讓新醫療技術走向全民普及。」劉慧啟強調,台塑生醫將從預防醫學角度,讓再生醫療達到治療、預防的雙重目標。
其實,「預防醫學」是王瑞瑜掌舵台塑生醫的營運精神。原來,她曾目睹父親王永慶在演講時,雙腳站著卻不斷發抖,事後發現是肌肉量不足所致,「有可能是失能的前期。」王瑞瑜不斷呼籲,預防勝於治療。
台塑生醫斥資10.1億元投資和康生技、長春藤生命科學擴張預防醫學版圖。
為了推廣預防醫學,王瑞瑜傾台塑生醫資源,成立免費的「i醫健康網」,計畫將桃園「i醫健康管理中心」擴展至各地。2020年,王瑞瑜決定主動接近群眾,找來豪宅建商、保險公司異業合作,企圖以推陳出新的手法,提升全民健康意識。

卡位備戰 郭董不手軟

看好再生醫療的前景,除了王瑞瑜入主長春藤外,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也早就位備戰,準備搶食大餅。
2005年,郭台銘妻子林淑如乳癌病逝;2年後弟弟郭台成罹急性骨髓白血病,在他的懷裡離開,「我有再多的錢,也換不回他們的性命,後來我想通了,也許可以改變某些人的命運。」
走出悲痛,郭台銘聯手台大,2010年捐贈「台成細胞治療中心」,造福超過800位血癌病人;2015年捐贈永齡生醫工程館,將細胞治療列為研究重點,「他最常激勵大家的一句話,是Don't worry about money(不用擔心錢的問題)。」知情人士回憶。
郭台銘歷經妻子、弟弟癌症,捐助力挺台大投入細胞治療與癌症研究。
2019年,郭台銘完成「台大癌醫大樓」捐贈,不斷招兵買馬搶進生技業。「這幾年郭董退而不休,決定複製鴻海最擅長的製造實力打江山,先搶醫材,再攻藥物委託代工(CDMO)。」知情人士笑道,靠著PCR檢測器「口水機」一炮而紅的富佳生技,就是這2年扶持的重點公司。
去年郭台銘瞄準CDMO,斥資50億元,躋身台康生技大股東,不到1年時間,他看好細胞治療原料—病毒載體,又入股啟弘生技,成為東南亞第一座病毒載體CDMO的靠山。

商機可期 大廠紛出擊

科技人轉戰生技界還有宣明智。2001年,他成立宣捷幹細胞,2018年由長子宣昶有接班。創業初期4年燒光10億元,但宣明智認為「做對的事總會成功。」宣捷也成為台灣幹細胞療法的先驅。
宣捷以臍帶血儲存起家,全台合作婦產科醫療院所超過300家,接班的宣昶有表示:「我們不是只有三寶(臍帶、胎盤、臍帶血儲存)的儲存服務公司,以母嬰客戶為導向,提供完整服務。」
宣明智(右)父子聯手,讓宣捷從臍帶血儲存跨足新藥開發。左為宣昶有。
2011年,宣捷跨足新藥開發,瞄準腦部、肺部研發3款間質幹細胞新藥,去年更以恩慈療法成功搶救新冠重症患者,宣昶有直言:「呼吸衰竭致命的速度非常快,希望再生醫療三法上路後,給民眾更多效果好的治療選擇。」
眼看異業紛紛搶進,生技業老大哥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也不落人後。2017年,他看好前羅氏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創辦的育世博(Acepodia)研發2款異體細胞新藥,除斥資150萬美元投資入股,更整合集團資源,讓旗下負責藥物CDMO的永昕生醫,積極卡位異體細胞委託代工,更找全美前三大學名藥華生製藥創辦人趙宇天幫忙,他預告:「永昕會扮演量產的角色。」
林榮錦看好細胞新藥代工商機,先斥資150萬美元投資育世博,再砸21億元蓋永昕生醫二廠。
更受矚目的是,林榮錦和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聯手,投資細胞新藥公司長聖生技,目前合作醫院和收治病患數量領先業界,去年首度轉虧為盈,攻上細胞治療的龍頭。
長聖生技強攻細胞治療,幕後大股東是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圖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翻攝節能標竿網)
政府政策利多,成功吸引各方人馬加入再生醫療產業,引爆商機最大的細胞治療戰火。王瑞瑜也非省油的燈,集結台塑生醫、長庚大學、長庚醫院組成最強後盾,除了搶食兆元商機外,王瑞瑜說,最重要的還是「台塑生醫要透過產業化降低成本,讓所有人沒有負擔地使用細胞治療。」
王瑞瑜集結台塑生醫、長庚大學、長庚醫院,合攻細胞治療市場。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