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履約保證」有5大模式,建商採用何種模式,應明確載入定型化契約。只要雙方簽約就應履行合約,買方按期支付工程期款,賣方(建商)也要依約完工交屋,「一旦建商延遲、發生違約,民眾就要提高警覺,因為多半是建商資金環節出了問題。」華友聯集團營業部暨開發部總經理吳家德說。
房市專家何世昌也提醒,合約中約定的銀行信託專戶,民眾要再三確認,曾經發生建商倒閉後,民眾才發現繳的錢全進建商口袋,並非信託專戶。專家提出3招教戰。
1、信託專戶再三確認
民眾在簽約前,應善用各銀行預售屋買賣信託機制的查詢網址,確認帳戶名稱正確無誤,何世昌提醒,「建築公司」跟「建設公司」就是不一樣,「帳戶名稱差一個字差很多,要在銀行網頁中輸入建設公司、案名、專戶名稱等資訊,確認正確的履保信託專戶。」他說。
2、善用網路,勤做功課
「眼見未必為憑,接待中心或行銷廣告做得很漂亮,不代表建商品質也有保證。」立委江永昌建議,民眾可善用內政部的建築工程履歷查詢系統,(網址:https://cpabm.cpami.gov.tw/cers/Welcome.do)輸入起造人名稱,點按查詢之後,就可知道該建商申請建照、使照的時間點、申請數目等,若只有少數幾件甚至一件,可推估其案量不大,可能是一案建商。
台灣永續關懷協會則研發「AI查尋神器」(網址:https://104.formosa21.org.tw/),理事長馮智能說,民眾鍵入建商的名稱或統一編號,就能查出該建商的優良及不良紀錄,提高購屋人的風險意識。
嘉義縣議員黃啟豪指出,再藉由司法系統,釐清建商過去的商譽,可善用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的「裁判書查詢」功能(網址:https://judgment.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在檢索字詞中輸入預售屋、延遲交屋或建設公司名稱等關鍵字,就能查詢歷年相關裁定判決,瞭解建商品質。
3、遇工程拖延,應主動出擊
如果被告知進度卡關,吳家德說,民眾應警示建商「已違約」,並找當地消保官協調,主張每日收取已繳價金的萬分之5做為遲延利息。
倘已過最後交屋期限,民眾應立即至地政機關調閱謄本,「從謄本中可看出土地、建物所有權人是誰的名字,銀行擔保債權金額多少,是否向民間借款設定二胎、三胎,是否被法院查封等資訊。」吳家德表示,民眾可用此來評估建商財務是否惡化、土地建物是否過戶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