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蕭菊貞開始拍攝,「台灣關於南迴的資料不多,連學術論文都少,所以我們多半是邊拍、邊蒐集資料,不斷累積,拍攝期從2年延至5、6年。」她形容拍攝南迴彷彿是被召喚,帶攝影機過去之後,就走不掉,因為故事一直冒出來。
像是蕭菊貞遇到的第一組跟老師練習、準備報考司機員的年輕人,一聊之下,一個是鐵道迷、一個家中三代都是鐵道員。她笑說,「我真的沒特別挑選,是故事就突然在面前。」她拍攝之前完全沒想到,原來台鐵裡有那麼多兩代、甚至三代都是台鐵員工。而會遇到這兩位年輕人,也是當時正好看到有一班車準備出庫,她心想可以上去體驗看看,知道接下來可以怎麼拍,沒想到因此又繼續跟拍這兩人。
跟拍一段時間後,蕭菊貞認識更多人。「在南迴附近原住民部落穿梭,找到以前挖隧道的人;挖隧道的人提起某人以前在隧道口開雜貨店;拜訪40年前南迴的工程師,他接著介紹一組工程師團隊....。所有受訪者與故事線都是蹲點挖掘出來,之前沒任何田調可以參照。」
人物找到之後,蕭菊貞覺得這群人有趣又可愛,「南迴不是沒有故事,是我們忘了他們。」她努力將人物的記憶串聯成篇,呈現更多樣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