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調查,張國政首先要做的,便是買下長榮航空第一大股東長榮海運手中逾14%持股,以及長榮鋼鐵3%多、長榮國際儲運近1%,3家公司總計約2成的長榮航空股權,按7月31日股價36.75元估算,張國政得花上約380億元。
第一階段他計畫先買下3家公司的長榮航持股,接下來,張國政將腦筋動到持有約13%長榮航的長榮國際身上。張家大房三兄弟各自有長榮國際18%股權、二房李玉美及張榮發逾12%外,張國政握有持股5%的張榮發慈善基金會,張國華則控制持股28%多的張榮發文教基金會。
知情人士透露,相較直接買下長榮國際手中的航空持股,得再花約250億元,張國政計畫直接拿下長榮國際主導權,掌控該公司手中約13%的長榮航空股權。
「這筆帳很好算,長榮國際每股約200多元,換算淨值8、900億元,現在每股已經發出近百元,假設最後發到每股剩50元,淨值約莫200億元,張國政這時候再去買大哥手中的18%持股,隨著長榮國際不斷瘦身,成本一下子就從160多億元(以淨值900億元估算)打2折多,變成30多億元。」知情人士透露:「這比起直接買長榮國際手中的航空股票來得划算。」
買下大哥張國華持股,張國政手中就有41%長榮國際股權,若再加上大哥可控的張榮發文教基金會支持,長榮國際就是張國政的囊中物,進而掌有旗下逾13%的長榮航空股權,完成他的第二階段計畫。
不過,長榮集團分家是否照張國政打的如意算盤進行,仍是一大問號,市場人士直言:「老三想要主導航空事業,只能靠他和大哥彼此互信。」
其中最大關鍵就在長榮國際,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的資料顯示,長榮國際三董二監中,張國華一派握有二董一監、張國政則有一董一監,董事長張明煜是張國政投資公司的法人代表。
一名熟悉經營權爭奪手法的律師分析:「監察人沒有投票權,張國華等於掌握三分之二的過半席次,除了對重大議案有影響力,還可利用多數董事召集董事會,隨時撤換董事長。」該律師話說得很直接:「大哥讓老三人馬當董事長,算是尊重他、釋出善意。以前,長榮國際的董事會還有老二張國明和鄭深池,現在只剩老三孤軍一人,如果老大翻臉不認帳,張國政恐怕什麼也沒有。」
不過,市場人士笑稱,張國政現今最大的困難與挑戰不在張國華,「而是現在航空股價太高了啦!」原來,隨著疫後國境開放,旅運需求強勁,航空公司業績大爆發,今年以來股價漲勢凌厲,長榮航股價一度來到42.4元,創下20年來歷史新高價,波段漲幅逾50%。
「對張國政來說,成本就多了1倍,且以歷史紀錄來看,現在股價下行風險也較大。」據了解,這確實也是張國華早已陸續買進海運事業持股,而張國政仍按兵不動的原因之一。張家友人坦言:「未來真的很難說,就看是不是按之前說好的方向進行,目前就是老大、老三主導,其他人配合,長榮分家分產持續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