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1 05:28 臺北時間

【碳費年底上路】專訪環境部長談碳定價 彭啓明:接軌國際碳市場不做不行

mm-logo
財經理財
環境部長彭啓明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碳有價時代來臨,今年底碳費將在台上路,企業要及早因應。
環境部長彭啓明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碳有價時代來臨,今年底碳費將在台上路,企業要及早因應。
地球每年平均溫度不斷升高,減少碳排已成迫切課題,為解決全球氣候暖化問題,歐盟率先制定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未來進入歐盟產品都要購買憑證,申報、確認碳排,預計2026年正式上路。為跟上零碳排潮流,立法院去年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提供徵收碳費的法源依據,總統賴清德更從民間找來氣候專家彭啓明擔任環境部長,日前彭啓明接受本刊專訪,強調「碳有價時代來臨,企業要及早因應,今年底碳費絕對會在台上路。」
20240730ind001
「碳費今年年底一定會上路,台灣會進入碳有價的時代。」接受《鏡週刊》專訪當天,環境部長彭啓明語氣堅定地說出這句話,並針對外界所關心的每噸碳費價格問題進一步表示,初期碳費徵收價錢可能比較低,等大家習慣後再慢慢往上調整。
「淨零是世界一個新的經濟體制,這是以前完全沒有的經驗,而台灣從來不是一個氣候變遷的先行者。」彭啓明直言並進一步分析,台灣是一個靠貿易為主導向的國家,只有緊跟國際脈動,才有可能在某些領域走在前頭,藉此維持競爭力並存活。
然而,不少企業都認為,現今電價上漲,若又徵收碳費,恐會衝擊產業競爭力,進而引發綠色通膨;而且倘若企業虧錢,為何還要繳碳費?對此,彭啓明解釋,「這種觀念並不正確,徵收碳費是為了讓企業願意去做好碳定價,以此成為綠色轉型的基礎,因為台灣企業只要把東西賣到國外,就須面臨各國徵收碳費(稅)問題,不如先在國內做好暖身,讓台灣成為因應碳定價的前哨站。」
「各國政府普遍共識是,因應氣候變遷(減碳)很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碳定價』,這也是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特別強調的一點,而『碳費』正是碳定價最重要的第一步,未來台灣將走向總量管制的碳交易制度,甚至雙軌併行。」彭啟明進一步解釋碳費徵收的急迫性。
20240730ind001
據世界銀行《2024碳定價現況和趨勢》報告指出,全球有75個國家正在實施碳稅和排放交易計畫,2023年碳定價收入首次超過1千億美元(約新台幣3.2兆元),相當驚人。「國際都在做碳定價,台灣不做不行,沒有一個排碳高的企業,可以說氣候變遷不關我的事,因為從歐盟到美國、日本,未來都可能會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管制。」彭啓明憂心地說。
事實上,根據環境部的研究顯示,碳費的徵收對物價的影響非常小。彭啓明表示,所謂碳定價就是企業排碳要有價,不管是碳費、碳權、碳交易都是碳定價的一種。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上,碳定價已成基礎核心,就算各國體系與定價標準不一,但未來勢必統合,全球會變單一的碳市場。
「台灣有約兩成企業內部已有很好的碳定價機制,有些甚至每噸繳上2、300美元碳費;若有此基礎,很容易找出該公司的排碳熱點所在,不僅進行改善動作,甚至從碳定價中賺錢。」針對部分企業因碳費引發碳焦慮問題,彭啓明四兩撥千金試圖化解外界的疑慮。
20240730ind001
台達電等國內企業很早就推動內部碳定價,並且因此有效降低公司碳排放。
本刊調查,像是台達電,就將內部碳定價約每噸300美元,收取的碳費基金用於節能、投資低碳能源或購買再生能源等用途;友達則早自2003年起開始盤查全球營運製造廠區溫室氣體排放量,更開發溫室氣體管理系統及建置自有再生能源發電,不但有效節電,並因此衍生智慧能源管理公司,靠「碳」創造收益。
更新時間|2024.08.01 22:5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