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05:28 臺北時間

米苔目界天花板1/加料加量全部客製化 老闆不嫌麻煩照單全收

榕樹下米苔目—小滿雨生專訪

mm-logo
財經理財
這一碗「米苔目」飄香超過半世紀,熟門熟路的老饕懂得要求客製化口味,手作魚丸是少不了的配角。(米苔目55元/碗,魚丸10元/顆)
這一碗「米苔目」飄香超過半世紀,熟門熟路的老饕懂得要求客製化口味,手作魚丸是少不了的配角。(米苔目55元/碗,魚丸10元/顆)
提起台東味道,少不了米苔目。半世紀前,黃共獅、黃王麗蘭夫婦接手一位阿婆經營的簡陋小攤,沒有招牌、幾張椅子,一碗落足心意的米苔目,讓榕樹下的美味不脛而走,一路進化為別具風格的台東人氣店家。
2年前,黃王麗蘭驟逝,長子留守老店,老員工則跟隨次子黃博富夫婦另起爐灶,以「榕樹下米苔目—小滿雨生」延續家傳味道,也讓在地人找回鄉愁滋味。
20251008bus001
黃博富和廖庭儀夫婦傳承父母的老味道,以「榕樹下米苔目—小滿雨生」重啟品牌,讓老字號有了新生命。
店門還沒開,饕客站在「榕樹下米苔目—小滿雨生」門口排隊,儘管台東市少說有10來家米苔目店,燠熱天氣沒叫人掉頭換家吃。「我從安慶街的路邊小攤一直吃到現在。」在地阿伯一副內行的口吻,他沒看菜單,點餐完全照著個人口味,「湯少、豆芽多、韭菜少,然後加顆滷魚丸。」

父母頂攤位 專賣米苔目

這位阿伯不是「奧客」,這是榕樹下米苔目的客製化傳統。「我爸媽非常在意客人的感受,你只要提出要求,他們不嫌麻煩盡量做到。」黃博富聊起上一代的經營心法,「客人要加五塊錢加量也照單全收。」
20251008bus001
第一代掌門人黃王麗蘭從頂下路邊攤起家,一碗米苔目擄掠台東人的胃。(黃博富提供)
老字號走過半世紀,這一碗米苔目承載台東人的飲食記憶,盤根交錯濃濃的生活滋味。早期它是一家無名麵攤,位在安慶街和文化街一帶,當時由一位阿婆擺攤經營,「我阿公常常在那邊吃米苔目,後來阿婆年紀大了又沒有接班人,他們就談說頂讓給我媽媽接手。」黃博富把時空拉回1970年代,「那時候我爸媽幫人家養鴨、賣海產、賣醬油,有工作就去做,可以說從山上做到海邊。」
為了維持生計,初期黃王麗蘭獨自掌勺,品項很簡單,只有湯的和乾的米苔目,黃共獅白天在山上種荖葉,傍晚回家幫忙做米苔目,2個人從早忙到晚。「我們會跑到左鄰右舍家裡看電視,或是玩到睡著,他們忙完才到鄰居家找孩子。」黃博富提起童年回憶,「有時我會跟著媽媽推攤車回去,然後跳上去玩,那一幕是我忘不了的畫面。」
小攤臨近熱鬧的舊市街,「老一輩會說去台東樓吃米苔目,因為這裡是當時台東少數有樓房的地方。」他談起台東人口中的「攤名」,後來余天的〈榕樹下〉成了街頭巷尾耳熟能詳的歌曲,「大家也就改口叫榕樹下米苔目,實際上街角那棵樹是茄苳樹。」好滋味口耳相傳,媒體報導後更是人氣沸騰,有時排隊人潮綿延一個街區,客人從攤前滿坐到隔壁攤座位,甚至在街上擺起桌子,各個揮汗如雨坐在路邊、津津有味吃著米苔目。
20251008bus001
滿足客人需求是第一代的「待客之道」,「榕樹下米苔目—小滿雨生」也堅持專人點餐。

榕樹下米苔目—小滿雨生

  • 地址:台東市浙江路323號
  • 電話:0963-148-519
更新時間|2025.10.11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