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一般投資人以債券ETF投資為主,段昌文更偏好「直投債」(直接買進單一公司發行的債券),「債券ETF沒有到期日,投資人必須承受淨值波動,基金經理人若為了維持存續期間而不斷換債,可能在高利率環境下賣出舊債、承受價差損失。」段昌文評估,直投債能鎖定殖利率可安心持有。
「很多人問我說,債券下跌怎麼辦?問題是,我買的是直投債,我持有到期,沒有要賣啊!我已鎖住2023年買進的殖利率近5%,而且它比ETF還穩定。」段昌文分析,債券ETF要承受市價漲跌,不見得完全配息給你,因為它可能有價差損失,配息也要遵循ETF發行規範。
「該怎麼配就怎麼配,以目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4.13%(10/8數據)來看,也就是投入100萬,1年後給你4.13萬,但是ETF若遇到債券價格下來,可能就要從息裡面扣掉啊!」段昌文說。
而買直投債的關鍵在於避開違約風險,段昌文用3高門檻選好債,「我會請銀行理專列表給我,我只要A級以上高信評的投等級公司債,且殖利率需高於4%,還要叫得出名字的高知名度企業,例如亞馬遜、沃爾瑪、輝瑞還有歐洲銀行等公司債,我都有。」他說,趁著債券價格跌、殖利率攀升時進場,這樣就能做個長期穩定收租的債市包租公。
段昌文買亞馬遜2034年到期的公司債RR3等級,他教戰,每1張公司債都有到期日,都會標出到期年份,也會註明票息,「我這檔亞馬遜票面利率4.8%,到期殖利率超過5%,沃爾瑪我也有買,票息給我3.95%,到期殖利率是4.71%。」
每張債券(直投債)都有最低門檻,例如段昌文持有的沃爾瑪公司債,最少就要敲進1萬美元,「通常看到的價格不是最終買到的,預扣金額多個1成較保險,假設買1萬美元,那麼放在帳戶的錢至少是11,000美元,因為要去國外議價,議價空間不一樣,各家銀行買到的債券價格就會不一樣。」段昌文建議,平時跟多家銀行往來,資訊多、優惠也多。
另外他也買美國公債,持有美國政府2037年到期公債,「債券裡面,我的公債配置占比是1/5啦!舉例來說,若資金配置在債券市場10元,我就給公債2元,其他8元放在公司債,公司債的殖利率、價格靈敏度都比較高啊!」直投債固定收益的特性,成為段昌文累積被動收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