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炯炯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11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1 筆
- 取得的資料足以顯示,不需要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所有資料皆已被取得且顯示,關閉無限滾動功能
娛樂
【娛樂透視】鬼才畫家投身影像 邱炯炯手作美學寫史詩
2022.07.16 05:58
今年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是中國鬼才藝術家邱炯炯,他的影像作品,小至微觀個人、大到放眼時代,都具有幽默又警醒的「小丑精神」與魔幻的手作質感。
娛樂
歷史悲劇輪迴上演 邱炯炯關照個體應對、產生自省
2022.07.16 05:58
從紀錄片《大酒樓》《萱堂閒話錄》《癡》到電影《椒麻堂會》,中國導演邱炯炯作品對於家國歷史與時間題材特別感興趣。他表示,遺忘歷史教訓的事總是重複發生,世人也一直在經歷。「我看到太多大歷史的敘述,但當我們關照那個時代,那不是空洞的概念,落實到具體的個體身上時,也許會意識到一些問題。」
娛樂
策展人變電影男主角 氣質對味、深入角色越演越自如
2022.07.16 05:58
中國導演邱炯炯是今年台北電影節的「焦點影人」,他的電影《椒麻堂會》以「川南第一丑」的祖父生平為靈感,描繪川劇名丑邱福的人生,但飾演該角的易思成不但是素人演員、而且不懂川劇。不過邱炯炯認為,「易思成非常儒雅、文氣,小丑裡有一種特別文的,我爺爺也是很文。而且他內在有種批判意識,符合小丑內裡桀驁的特質」,因此冒險力邀易思成主演。
娛樂
川劇世家出身戲班長大 他最討厭別人以這兩種眼光看待
2022.07.16 05:58
出身川劇世家的中國導演邱炯炯,從第一部紀錄片《大酒樓》,到去年獲瑞士盧卡諾影展評審團特別獎的電影《椒麻堂會》,作品常有川劇元素,鏡頭前的川劇也充滿生活氣味。他坦言:「我特別反感別人動不動就說川劇是變臉、吐火之類的,我是從生活去看那幫演員。他們足夠有趣、經歷豐富,用賴以生存的戲文以及記憶、技巧來反映生活,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狀態也非常生動,這來自當時川劇還是活的。」
娛樂
邱炯炯:四川人幽默無止境 「小丑精神」貫穿創作核心
2022.07.16 05:58
畫家出身的中國導演邱炯炯,出生於四川,在川劇家庭長大,祖父邱福更是當年「川南第一丑」。而邱炯炯創作的繪畫或影像作品,也都有一種幽默以對、充滿生命力的「小丑精神」貫穿始終。為什麼特別著迷於這種小丑精神?他說,「因為小丑最接近精準的人,是生命力最頑強的,尤其我又是四川人。」
娛樂
鬼才藝術家邱炯炯兩度輟學 自學當導演躋身國際影壇
2022.07.12 05:58
今年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是中國鬼才藝術家邱炯炯,他的影像作品,小至微觀個人、大到放眼時代,都具有幽默又警醒的「小丑精神」與魔幻的手作質感。
娛樂
迷戀風情拍紀錄片如畫肖像 《萱堂閒話錄》揭祖母情史
2022.07.12 05:58
畫家出身的中國導演邱炯炯是今年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他的作品常帶有魔幻色彩與獨具的舞台特色且具有獨立思考精神,從繪畫跨入紀錄片,進而編導電影。
娛樂
國民黨高官之子投身共產革命 遭整肅家破人亡勞改23年
2022.07.12 05:58
具有畫家背景的中國導演邱炯炯,從2007年完成第一部紀錄片《大酒樓》開始,以親友為鏡頭前的主角,透過黑白影像記錄他們的身形、神采,年年有新作,活躍於中國獨立製片圈,並屢屢獲中國的獨立影像展選為年度十佳。
娛樂
籃球場上搭攝影棚廢料變成寶 省錢又低碳拍出史詩影片
2022.07.12 05:58
中國藝術家邱炯炯身兼畫家、編劇、導演等身分,由繪畫領域跨入紀錄片、電影創作的他,在以祖母為題材的紀錄片《萱堂閒話錄》後,於2014年完成虛實交錯、描述異議作家張先癡生平的《癡》。《癡》在邱炯炯的影像作品中具承先啟後的意義,不只探討個人與時代的關係,採取棚拍、製作布景的形式,也開啟他下一部電影《椒麻堂會》的製作。
娛樂
川劇名丑百年風情畫 《椒麻堂會》手工美學舉重若輕
2022.07.12 05:58
中國鬼才藝術家邱炯炯以紀錄片《癡》樹立史詩格局與美學風格,也因該片赴法國後製、參加國際影展拓展眼界。經驗與資源的累積,讓他進而編導以祖父、「川南第一丑」邱福新為主角原型的首部電影《椒麻堂會》,由川劇名丑之死回顧人生戲夢與時代變動。片中川劇篇幅不多,卻從黑色幽默眼光看名丑的日常與頑強。
娛樂
10歲就拿奧斯卡的《紙月亮》 台北電影節再次放映
2022.04.15 13:26
2022年來到第24屆台北電影節公布首波片單,分別是今年初甫過世的好萊塢新電影代表彼得波丹諾維茲(Peter Bogdanovich)和知名當代藝術家邱炯炯。無論是締造影史最年輕僅有10歲的奧斯卡得主《紙月亮》(Paper Moon),還是讓雪兒(Cher)封后的《面具》(Mask),都是難得的影史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