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台灣人真的無法想像,有位香港人帶我們進深圳考察,他和家人通電話的用詞竟像是在訣別,我一聽當場傻眼。」郭靖凱至今仍清楚記得,當時為了安全起見,特別住在五星級白雲賓館,且下火車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買回程車票,隔天趕緊撤回香港。
反觀80年代台灣全民瘋六合彩,勞動階層的話題都圍繞著六合彩,郭靖凱回憶:「作業員1個月簽1次,中了就不來上班,甚至1個拉1個結伴辭職。」因嚴重衝擊產能,為找尋人力替代方案,3年後,郭靖凱不得不再次登陸找尋設廠機會。
這次直接鎖定上海,郭靖凱笑說,「我到上海的第一件事情也是看回程的機票,剛開始先說服自己撐1個星期,再慢慢拉長到10天、2個星期、1個月…每天都在數日子,催眠自己很快就可以回家了。」擔任先遣部隊的他最怕遇周末假日,「我1個人沒有朋友、同學、親戚,離開賓館就沒人認識你,你也不認識半個人。」
郭靖凱形容:「那段日子比當兵還痛苦,又聽不懂上海話。」當年的上海不比今日繁華,商城傍晚6、7點就打烊收攤,沒有火鍋,更別提卡拉ok,聽不到台灣話、看不到台灣人,也沒有台灣食物可吃,日子格外難挨。
籌備初期許多事務都必須等待審批,郭靖凱當起空中飛人,來回上海、台灣長達2年,1994年才正式投產長駐。初期,郭靖凱全權負責員工培訓、設備規劃與產線運作,他觀察到上海人才多,「上海人特別聰明,教1次就會,還會舉一反三,那時連接線生都能找到大學畢業生,素質很不錯。」
當年中國大陸人人都想到外資企業工作,造就早年登陸台商遍地是機會,套句當地人的用語「連老師都想下海」,郭靖凱打趣稱:「剛開始我還聽不懂,後來才知道是想到國家單位以外的市場上班。」當年上海工人月薪約400~600元人民幣(約台幣2000~3000元),人民幣1200元就能找到有國際觀的高素質員工。
受惠於中國大陸人口紅利,也讓太和生技集團打下穩固基礎,去年營收突破1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