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自家攤位歷史,他得意地說:「我祖父每天拉三輪車到中央市場批發原料,剝皮、去骨、混合魚漿做魚丸,他很有生意頭腦,那時不是每個家庭都買得起冰箱,他又做比較耐放的甜不辣、雞捲,初一、十五很多人要拜拜都會來買。」當時店面是現今的8倍大,前台做零售,後方就是加工區。
70、80年代的全盛時期,台北市超過5成學校福利社都賣店裡的甜不辣、魚丸,張家儼然成為在地望族。張瑞南永遠記得,每年光復節,家裡都會擺桌宴請合作廠商,「我們家請客,流水席要擺2天才請得完。」父親張金溪是長子,十幾歲就隨祖父做生意,腦筋好卻嗜賭如命,曾因賭博被祖父逐出家門,家業一度由二叔接手。
「我爸爸有句口頭禪,台北市的賭場,沒被他捧場過的,絕對做不起來。賭場都是派黑頭車來我家接送我爸。」但也因為好賭,張金溪曾落魄到在長春市場賣魚。
「後來是因為二叔投資有成,不想再做魚丸店,我爸才有機會再接手。」提起父親,張瑞南臉上讀不出太多情緒,一向爽直的他,禁不住我再三追問,沉默半晌,才道出父子間的心結,「其實我不太願意談起父親,他去年剛過世,我沒有掉超過3滴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