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直言:「過去客戶多次要求海外設廠,但這次是認真的,深深感受到他們的急迫性。」畢竟美中貿易戰開打5年,美國狠下心要與中國經濟脫鉤,牽動全球供應鏈大重組,「中國製」和「非中國製」的兩大供應鏈悄然成形。
「以前資通訊商品在全球是零關稅,現在客戶憂心中國製商品被加徵關稅,就會喪失競爭力。」一位代工廠高層透露,國際品牌大咖今年以來,頻頻關切代工廠海外生產基地方案。但沒人料到,新一波科技台廠大遷徙,竟因中國嚴格執行清零封控措施所逼。
因應中美經濟脫鉤,蘋果9月宣布啟動印度iPhone 14組裝廠,一改過去由中國生產新iPhone、印度生產舊iPhone的作法,蘋果大動作調整生產策略,沒想到10月河南疫情爆發,官方嚴格執行清零封控措施,衝擊全球規模最大的iPhone組裝廠-鴻海集團鄭州廠出貨,影響iPhone 14新機銷售。
品牌廠下決心出走中國,鎖定具有人口紅利且低廉勞力的東協國家,蘋果供應鏈緯創早一步前進「印度矽谷」班加羅爾,蘋果也號召鴻海與和碩前往印度設廠,電電公會更在11月上旬,號召50多家科技業與傳產業台廠,飛往當地考察並評估投資的可能性。
過去2年,台商積極前進東南亞卡位,像筆電與伺服器代工龍頭廣達選在泰國,泰國春武里府地區買下近13萬平方公尺土地,新廠規模是台灣廠的2倍大;仁寶瞄準越南,將重慶的生產線搬到北越永福省;金寶則因1989年放棄西進,提早南向泰國布局,坐穩東南亞台廠一哥地位。
隨著供應鏈遷徙,科技界普遍認為,未來中國訂單留在當地生產,非中國地區訂單將移往東南亞國家製造,但前進東南亞挑戰相當多,譬如印度的種姓制度、越南強大的工會組織,將成為科技台廠大遷徙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