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房價高到蠻嚇人的,我認為北高雄新房5字頭就能考慮出手了。」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金融研究學院助理教授佘博文說,今年這波暴漲的房市,只能用「勢不可擋」形容,尤其南台灣上漲斜度更為明顯,「短期內要看到房價下跌的機會不大;不過想進場也是要謹慎評估,一定要找能保值的物件。」
「大方向一定是沿著軌道找房,只要是捷運和高鐵都算;再把範圍縮小到重大建設和生活機能強的商圈,接著,評估未來的生活型態。」9年前,佘博文開始在高雄置產,如今是手握5間房產、月收租金18萬元的包租公。
佘博文強調,只要懂得掌握3大方向,錯看的機率就會降低許多。事實上,近年房價漲不停,佘博文陸續買進的房產總市值,已從3千多萬元暴漲到7千萬元,「貸款利率低,對我來說,只要租金能Cover房貸就足夠;尤其南台灣房價基期低是優勢,瞄準A級物件,長期持有的勝率高。」
他透露,買進的首間出租房是總價580萬元、權狀40坪的3房物件;根據實價登錄顯示,2015年小港站平均單價約16.4萬元,統計今年1到5月,平均單價則來到23.3萬元,上漲逾4成。問他選擇小港站的原因?「旁邊有小港機場和捷運站,價格有支撐力,況且當時單價僅1字頭,價格基期低,上漲空間大。」佘博文解釋。
不過,近年台積電南下設廠,南台灣房價一飛沖天,身為高雄人的他反倒興趣缺缺,「買房有地域性,要熟悉當地的居住習性;科技園區周邊房價漲幅大,但若是要長居,市中心的生活機能強,能住得更舒適,所以那邊不會是我首要考慮的地點。」
「房地產相較其他金融工具,最大優勢是避險;價格短時間會波動,但以長期角度來看,是穩定的資產。」佘博文同事、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金融研究學院助理教授彭聰敏說,在政府政策大力扶植下,高雄已經是人口輸入型城市,佘博文買進的房產生活機能強,都是只要走路5分鐘就能到達捷運站的搶手貨,眼光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