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05:28 臺北時間

華航新董座專訪2/繞道飛歐洲多花5小時 高星潢靠8字箴言化解地緣政治衝突

mm-logo
財經理財
高星潢進入華航近40年,一路從空服員、機師進入管理層,相當了解員工心聲。
高星潢進入華航近40年,一路從空服員、機師進入管理層,相當了解員工心聲。
雖然,疫後報復性旅遊與商務客回流,但缺機牽動華航航點的布局。「新飛機到位,我要先增加現有航點的航班,下一步才會考慮新增航點。」尤其是地緣政治引發與日俱增的衝突,在在影響航空公司的拓點決策。他透露,今年初認為美國市場會大好且穩定,「但現在我有點懷疑了。」華航董座高星潢深思地說。
以直飛歐洲為例,過去華航飛機從台北出發,經韓國進西伯利亞,只要12個多鐘頭就能抵達,但現在因烏俄戰爭爆發,為了避險只能沿著赤道飛行再往北,「一次要飛17個鐘頭,對組員、乘客的生理、心理都是很大負擔,像這樣航線,未來布局可能得更謹慎。」
「我們也在思考善用地理位置,可以飛到某個集散點後,增加航班,再讓乘客轉機,像阿聯酋航空將乘客通通送到杜拜,再轉送出去一樣。」不過,高星潢仍認為直飛是華航的優勢,未來飛機陸續到位後,要思考如何串聯降低長程航班風險。
本刊也單刀直問,「缺機、地緣政治兩大挑戰都操之不在己,該如何面對?」高星潢立即回應,華航有一萬多名員工,再難都得想辦法因應,「如何讓這麼多家庭持續安居樂業,才是我最大挑戰。」
談完如何迎接挑戰,問起接任董座後是否會有驚人之舉?「我擔任董事長,會有很多小高潮,但絕對不會突然有個大爆點。」剛剛接任董座一個月,高星潢就宣告自己任內不會有驚天作為,而是強調「穩健成長、永續經營」,聽起來平淡,甚至有點保守,其實和他的機師經歷大有相關。
20250506fin001 (11)_2025-05-06.jpg
高星潢認為,現有的人才團隊是華航最大優勢。(林喬慧攝)
「我原本是駕駛艙裡的隊長,現在當董事長,只是將駕駛艙放大成公司。」今年64歲的高星潢,1985年報考華航空服員,存夠錢原打算出國念書的他,抱著不妨一試心態參加華航機師招考,誰知道一試就中,就一路開飛機直到兩年前才結束機師生涯,這也影響他帶領華航的背後思維,「開飛機不是誰開最快、最高,而是安全至上,轉換成經營公司,就是穩健至上。」
更新時間|2025.05.07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