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終將取代燃油車,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盤點全球概況,已有超過20個國家,制定了汽車電氣化計畫或燃油車禁售令,時間大多落在2025~2050年間;未來5年內,大概還有超過300款的電動汽車將要推出。可是,當汽車的動能全靠電力支撐,「沒電去哪充、沒電充怎麼辦?」無非是消費者最焦慮的問題,也讓充電樁佈建成為電動車普及的「最後一哩路」。
「未來全球電動車市場高達6兆美元(約新台幣166兆元),比現在台灣擅長的半導體、電腦、手機等產業6,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7兆元)產值多出10倍,不管是充電樁、充電器、網通、控制元件都是台商本來就擅長的領域,機會十足、但挑戰也很多。」默默耕耘電動車8年,成功打入特斯拉供應鏈,並取得充電樁大單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直言。
誠如童子賢所言,不只電動車商機大爆發,帶動起的充電樁商機也相當驚人,據調查顯示,全球充電樁的投資金額將高達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元),而嗅覺敏銳的台廠早已躍躍欲試,電子業、機電業、資訊業等背景迥異的業者們,都各顯神通加入這場大戰。
台灣搶攻全球充電樁商機的「海外戰隊」,同樣是由硬體廠打頭陣,像是和碩、台達電等科技大咖都已成功打入特斯拉、BMW等大車廠外,還有信邦等零組件業者也順利卡位。
在電動車市場八字還沒一撇時,台達電子早在2008年就進攻電動車充電領域,如同中國人練武功要先蹲馬步,逾10年不放棄投入資源研發,另一方面,仰賴早已鋪下的海外通路與業務能力,當市場熱絡了,便開始發光。
目前由台達電設計、製造的Delta-enabled充電樁,全球銷售數量已超過100萬台。根據麥肯錫調查指出,截至2020年底,包括美國、歐洲、中國等地建置的充電樁已達500萬台,也就是說,全球每10充電樁中就有兩台是台達電生產。
除了充電樁本體製造外,在相關零組件部份,台灣也有業者占據著重要位置,像是位於汐止的信邦電子就是其中之一。
能夠搶在零組件同業之前,大啖充電樁市場大餅,全因信邦董事長王紹新早年深謀遠慮的決策。10年前,從專注在NB,開始將業務才逐漸擴展到醫療保健、汽車、航太、綠能及機器人等領域,搶先吃下美國充電樁營運龍頭ChargePoint的充電槍槍頭及線束訂單。
看到同業搶灘成功,讓不少長期在資訊電子業,只能賺毛三到四(毛利率3~4%)辛苦錢的台廠都想跳進來搶食大餅。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就直接點出,台廠想要出海吃充電樁市場,離不開「打進特斯拉、福斯車廠充電樁供應鏈」「承包國外公共建設標案」「和飯店、購物中心等場域個別洽談」3種方式。
像是台灣新創公司拓連科技,就是善用「目的地場域」商業模式的佼佼者。從進軍充電樁的第一天,拓連主要戰場便選定美國,爭取與全球五星級酒店、零售商場、工作場所合作。目前,包括喜來登環球影城酒店、拉斯維加斯賭城金銀島酒店、洛杉磯比特摩爾千禧酒店等等,拓連在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已設置約1,000個充電樁站點。
一場全球建置充電樁大潮即將來襲,台商各顯神通準備搶吃「充電財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