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旬,我們採訪數名先後抵台、年齡介於20至30歲的香港人。他們在反送中運動中,流動於前線、後勤等不同位置,2019年7月起,陸續逃抵台灣。時隔二年,大批港人從台灣展開二次流亡、陸續離境。此刻我們回訪這批流亡世代,他們目前皆具專案(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身分,各自經歷染疫、休學、打黑工、護照過期、被跟蹤騷擾、欠下學費或房租,幾乎每人都曾罹患程度不一的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接受過心理治療或諮商。
流亡者的悲鳴 多重斷裂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炯德在反送中運動期間,曾為在台港人做心理輔導,「但他們說狀態還好,不需要諮商,謝謝我們關心。」他觀察,前來諮商的港人中,大多數都有憂鬱、焦慮情緒,約半數確診憂鬱症,「大家都是狀況很不好了才來(諮商)。這之中,也有努力想離開台灣的人。」
李炯德分析,這些流亡港人大多經歷著三種層次的斷裂,首先,「跟過去的環境產生斷裂。來台之後,跟家人、朋友,甚至香港,是疏離的。我們所謂的失根。」
其次是自我身分的斷裂。他分析:「他們之前的身分認同可能是抗爭者,為香港挺身而出,但一夕之間變成逃離或流亡的人,就可能自我懷疑,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他們需要重新建立一個可以相信的東西,以及新的角色認同。」
第三層次,是對未來前景的斷裂。他觀察不少抗爭者過去在香港都有工作,「生涯發展或規劃,全部打亂了。現在透過讀書來台,跟班上的人年紀差距大,本來在香港可以做、喜歡做的事,來台灣也不一定能做,就沒了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