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的專案措施
在此之前,台灣政府有意提供香港抗爭者庇護,卻因台灣沒有《難民法》與相關機制,無法給予抗爭者正式的政治庇護。政府今年原擬於五月一日,公告放寬港澳白領專業人才來台工作資格,只要連續居留五年,最近一年平均每月收入達基本工資二倍,即可申請定居。但四月底消息一出,多名立委基於國安疑慮等理由反對,被迫暫緩。
「人道援助港人的政策承諾生變了嗎?」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4月29日在臉書質疑,陸委會先前宣布將施行新辦法,讓港人來台就業有機會申請定居,新辦法也將援用到接受專案援助的手足,該方案在民進黨政府內部研擬超過一年,「經過將近二年,才溫溫吞吞端出這盤冷菜。結果竟因為幾個民進黨立委的質詢、反對,而立即被擱置,真讓人錯愕。」此文一發,引來大批網友舌戰,反對者多認為,國安考量應重於救援香港手足。吳介民於今年五月接受本刊訪問,他直言:「手足因居留身分不明,有焦慮感,(政府)拖著,如果出任何問題,誰要負責?」當時,他力主要給手足足夠的承諾保障。
對於就業定居修法暫緩,港人社群憤怒失望,從中協助的NGO,更是裡外不是人。一名NGO工作者說:「當初政府請我們跟香港朋友講,即將放寬相關機制,結果變來變去,香港人覺得台灣政府失信於他們,民團被夾在中間,承受責難。」
援港美意,為何令民進黨政府進退失據?「只能做、不能說」的背後,如何權衡人道救援、國內輿論與國際壓力?祕密上路、未經公告的新政,一個月來如何在港人社群內發酵?透過「口耳相傳」的新措施,能真正兼顧國安且照顧手足的生活需求嗎?本刊整理專案措施,遍訪手足、援港工作者,試圖還原《港澳條例》精神,探討這項措施的庇護效力。
名稱保密 只能做不能說
據透露,行政院月前通過的援助香港手足專案措施,將人道救援和移民議題分開處理,專注處理人道救援政策。消息來源共同指出,新政是在《港澳條例》第十八條架構下的專案措施,機制漸趨成熟,但名稱保密,就連許多援助港人的NGO工作者都沒見過該專案的名稱與條文。
長期協助人道救援的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證實:「雖然陸委會沒有正式公開(專案措施),但先前確實廣泛徵詢各界,我也有被徵詢。」他指出,政府重視依法行政,陸委會先前與民團溝通,盼了解目前法條是否適用,同時透過公民團體擴散相關訊息,鼓勵手足進入專案機制。
「幫助手足的部分,是蔡英文總統特別宣示的。」台灣民間支援香港協會(簡稱援港會)理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黃春生觀察,「政府都有在尋求方法,但很多事只能做、不能說。」他透露反送中運動至今,救援、支持港人工作,向來由台灣公部門與NGO互相協力,「二年多來,台灣政府也在思考:要如何去幫助手足?難民法行不通;HF177(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緊急危害,經審查通過者可留台,解決香港抗爭者在台居留問題)也不可行,希望拉高到法律位階。」
五月初,政府原擬公告一系列援港措施,其中關於「放寬港澳白領專業人才來台工作資格」引發爭議,被迫暫停。據了解,援港計畫暫緩後,經政府多方溝通與協調,朝野皆同意應先妥善安置在台灣的香港手足。
低調協助 法源港澳條例
「這個辦法完全保密,所以沒人見過條文內容。」一名長期協助安置香港抗爭者的NGO工作者指出,全球關注台海局勢,援港政策除須兼顧國安、人權,還須考慮兩岸局勢敏感,「中共一直不斷打擊、分化台灣政府和香港人。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港人討厭台灣、台港有嫌隙,中國就達到目的。」
他並轉述政府立場:「何止港人無奈,台灣政府也是無奈。中共連石斑魚(出口)都可以拿來打擊台灣政府,我們身上有很多枷鎖,只能低調做、默默做,避免中共把救援港人當成對台灣發動制裁、甚至挑起戰爭的藉口。」
低調並不意味著沒有法源依據。據指出,這項專案措施的法源與精神源於《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十八條:「對於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緊急危害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得提供必要之援助。」及同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主管機關於有本條例第十八條之情形時,除其他法令另有規定外,應報請行政院專案處理。」
延續前述「專案處理」精神,未來所有港人個案都可列為專案,符合個案保密原則。另據《行政程序法》第三條中「有關外交行為、軍事行為或國家安全保障事項之行為」與「外國人出、入境、難民認定及國籍變更之行為」,皆不適用本法。換言之,台灣政府庇護香港手足,符合前述二項行為,政府依法無須公布細節。
「這麼符合人道精神的好事,實在可以更堂堂正正去做,不用如此畏首畏尾。」吳叡人直言,新專案措施可視為一種「降級的政治庇護」,「民進黨內部的保守力量,一定會干預(港人申請定居);執政當局也一定會面臨美、日壓力,尤其美國,不想讓台灣當麻煩製造者。」他認為該措施雖未正式公開,但可視為民進黨善意,「對港人友善卻保守,再怎麼同情香港,動作也不敢太大—這很符合蔡政府一貫的外交和國安姿態。」
「最痛苦的是…」不願具名的兩岸事務相關機關官員對本刊表示:「各部會有政績,不都會對外講嗎?我們有這個(政績),竟還要保密、低調,我們的苦衷,就是不想標籤化港人、不想給港人壓力,種種考量,我們不會像政績一樣去說明。」
效力不明 憂心政黨輪替
反送中運動至今,不少抗爭者來台後,不滿取得居留、定居資格的過程遭刁難,或因生活適應不良,選擇前往其他國家。據了解,扣除已離台的手足,目前具有專案身分且能受此新政庇護者,約逾百人;而可能具有專案資格、卻未申請加入者,至少數十人在台,政府目前透過公私協力,鼓勵手足申請進入專案。
相關人士預估,新專案措施上路後,符合要件者皆能申請,除了香港手足,不少長期支援抗爭者的「家長」、持就業金卡來台者,只要符合要件也可適用。多名NGO工作者保守估計,未來數年,該專案措施至少可望協助數以百計的港人。據了解,2020年陸委會成立的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交流辦)近日已增補人力。
彷彿憂心「幸福來得太突然」,專案庇護身分看似迎來一線生機,不少港人與民間團體在懷抱希望之際,卻也擔憂因前述保密原則,政府是否有權隨時更改措施?一名NGO工作者直言:「辦法和原則完全保密,你們(台灣政府)可以隨時改(內容),我們也看不到。」
「如果民進黨在野,我會不會被趕出台灣?」「如果國民黨執政,我的資料會不會被提供給港府?」這是許多港人在尚未取得定居資格前心中最大擔憂,也是許多港人具申請專案資格,卻遲遲不申請的主因。黃春生評估,該措施庇護效力不因主政者不同而生變,「我個人認為,政黨輪替不會有影響。」
不過,香港邊城青年理事長江旻諺指出,多數民團與港人仍有顧慮,「大家都沒看到那個法律,不知道會不會有新變化?手足最擔心,如果政黨輪替,他們會不會被遣返?策進會(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辦公室會不會被裁撤?交流辦預算會不會被砍?國民黨如果主掌行政院,默默拿掉援港機制,不會有人知道。」他強調,希望政府能更法制化,公開相關措施可達成群眾監督的效果,也避免政黨輪替可能帶來的風險。
這項措施自七月第一週上路,目前透過「低調且口耳相傳」方式,在港人社群流傳,但措施既不明文公開,又大量倚賴人際轉傳,難免讓部分港人有疑慮。據了解,交流辦已個別通知在台手足,近日將召開閉門說明會。截稿前,我們求證六名流亡在台的受訪者,六人皆表示陸續收到通知,台灣政府將協助港人取得工作許可、申請定居;但其中一人說:「我有被通知,但有朋友也在專案內,他還沒收到通知。」
前述港人不願具名受訪,聽聞政府新措施,並不特別開心。他離開香港後,家中被搜出大量抗爭物資,因此連累家人。他香港護照也過期,一旦返港即會被捕,他悲觀表示:「我都不知道消息是不是真的。」「我覺得,被騙好多次了,(台灣)政府不敢公布的方案,對我來說,等於騙人。」
悲喜不一 盼機制再精進
專案措施規定,港人申請工作居留,須附護照、工作許可證,還需找妥「在台保證人」、請保人提供在職證明。保人還需與港人共赴移民署,現場對保。在台灣,從事援港工作者,幾乎人人替多名港人作保,苦不堪言。據了解,數個參與援港的民間團體皆認為保人制徒具形式,正向政府爭取「由法人擔任手足保人」。其中一名手足表示:「現在頭很痛。我在台灣無親無故,找誰當保人?」
不過對許多港人而言,算是終於等來佳音。受訪者Ivan興奮地說:「收到通知當天,我就申請(工作許可)了。」受訪者阿金說:「有位手足離開台灣三、四天了,到了英國才知道這消息,他聽了開玩笑說要撞牆,很後悔太早離開台灣,要我幫他問,現在還可以回來(台灣)嗎?」黃春生表示,近日有持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赴英國、不曾到訪台灣的手足表示有興趣申請這項專案,希望來台申請定居。
江旻諺指出先前在台港人困境:「沒有HF177、沒有難民法,港人就要回到就學就業身分才能居留,大多數人非得選擇讀書,只有就學,才可能拿身分證。」「我很難判斷他們最近的心情。與其說他們覺得快樂,不如說大家覺得終於有實際一點的方法,讓生活穩定下來。」江旻諺觀察,專案措施近日上路,訊息在港人社群傳開,對許多尚未進入專案、卻有政治風險的在台港人,確有鼓勵效果。
我們求證官方,專案措施是否已經上路?名稱與細節為何?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皆不願正面回應,但間接證實新制已上路:「機制內的,我們一定會逐案(通知),希望機制外的港人,只要符合《港澳條例》第十八條,因政治因素造成安全和自由受緊急危害者,歡迎洽詢交流辦。」
「每個(港人)故事都不大一樣,有人處處碰得頭破血流…」邱垂正觀察,流亡者對環境敏感、不信任,甚至對香港社群也不信任,「交流辦同仁要傾聽輔導、要保密,好幾個同仁受負面情緒影響,自己都要接受心理輔導。」他強調,政府希望完善和精進人道援助機制,盼確保港人在台安身立命,順利適應台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