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商在電動車市場「慢半拍」,看在近60年歷史的能率集團眼裡,卻猶如一道曙光,新出口乍現,尤其能率集團創辦人董炯熙在日本擁有豐沛的政商人脈,早年從代理佳能事務機器起佳,得以一舉敲開日本汽車產業封閉的生態系。
去年5月底,能率將收購8年的第一化成(IKKA)推動上市,成為台灣首家掛牌的日本公司,能率總經理兼第一化成董事長的胡湘麒以自信口吻告訴本刊,「第一化成是帶領集團駛向電動車的戰略活棋。」
第一化成有6成營收來自汽車領域,產品涵蓋電子煞車系統(EPB)的馬達齒輪模組、電動動力轉向輔助系統(EPS)的齒輪模組、汽車匯排線的連接盒(繼電盒)外殼、電動後照鏡齒輪模組等,透過日本愛信集團(AISIN)、住友電機(Sumitomo)等Tier1大廠,供應豐田、本田、日產等車廠,其中,豐田占了出貨量五成以上。
「別小看這種塑膠套件,隨著電動車走向輕量化,因為成本、耐熱、絕緣等考量,金屬零件勢必塑膠化。」胡湘麒直言第一化成在電動車所扮演的有利角色,接著補充說明,日系車廠的生態系向來封閉,但第一化成目前正配合愛信,參與豐田電動自駕車的EPB馬達所需的線控排檔(Shift By Wire)模組開發,預計2025年放量。
「這種機構件須至少3年前就跟著客戶設計,但最後認證通過,訂單又長又穩定。」胡湘麒打開iPad平板秀出電動車內裝結構認真向本刊說明,EPB跟安全與操控性能息息相關,在傳統手煞車式微下,一般燃油車已漸漸從高階車種導入平價車種,因滲透率仍不斷提升,EPB占公司整體營收比已從數年前的個位數一路攀升至去年約15%,是第一大車用主力產品。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 研究發展處經理葉智榮分析,隨著電動車自動化程度增加,得在極短時間提供所需轉向力和煞車力(高響應或高性能、高精度),透過線控可回收最大煞車能量。法人則指出,第一化成搶先配合豐田開發自駕煞車系統模組,卡到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