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宋代,當年這裡是一座官辦鹽場,範圍延伸到尖沙咀、土瓜灣、將軍澳一帶,最神奇的故事是宋朝的最後兩位皇帝曾經逃到九龍城躲避蒙古人的追捕,元代有人在此刻石「宋王臺」為記,那大概是西元1260年左右的事情,相隔750多年後的2014年,香港興建屯馬線宋皇臺站時,出土了大量宋朝文物,間接印證了宋帝昺和宋帝昰確曾在此避難。
無論皇帝的下場如何,九龍城的故事才剛開始,清朝在1842年把香港與九龍割讓給大英帝國,僅保留九龍寨城作為軍隊駐地,後來英方驅逐清朝官員,卻無力管理九龍寨城,自此成了三不管地帶。九龍城曾經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貧民窟,也是許多香港電影描述的黑幫聚集地,黑社會老大在這裡說話比政府官員還大聲。
隨著1997回歸時間逼近,中方開始掌握九龍城話語權。1987年港府宣佈清拆九龍寨城,1993年正式展開拆除工程,將原址改建為中式庭園公園,原地保留了清拆期間考古挖掘出的寨城遺跡,包括清朝在1847年興建的東門、南門基座和刻有「九龍寨城」字樣的石刻匾額,供人憑弔九龍城的歷史。
英國殖民香港期間,九龍城一度成了小泰國和小潮州,許多泰國人聚居於此,每年4月都會舉辦潑水節;人們來到這裡多半是為了覓食,衙前圍道一帶的多條內街聚集了數百家泰國菜、潮州菜、火鍋和甜品店,直到今天,這裡許多告示仍以泰文書寫,走三兩步就可看見一間泰國雜貨店。
潮州人也在九龍城留下深刻足跡,除了許多老牌潮州飯店,還有一間創立於1948年的潮州餅店「貴嶼仔和記隆」,來自潮州汕頭貴嶼鎮的創辦人楊波,本來在尖沙咀海防道開店,1969年因為海防道擴建而搬到九龍城城南道現址。
和記隆主打潮州式糕餅糖粿,製作品項一度高達上百種。潮式糕餅糖粿已經在2014年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有趣的是,這些糕餅糖果看似陌生,口感卻很熟悉,很多在台灣也吃得到,潮州朥餅就是綠豆沙餅、鴨頸糖類似金門貢糖、豆仁方條和淋糖則是各種型態的花生糖。
近年來啟德機場拆除、屯馬線開通,讓有故事的九龍城開始吸引大批咖啡店進駐,其中生意最好、話題度最熱的是「大和堂咖啡店」。大和堂所在地的一整排建於1920年代的廣州式騎樓,是許多香港電影鍾愛的老場景。大和堂的前身是1932年創立的「大和堂蔘茸藥行」,也是藝人楊千嬅在電影《乾柴烈火》中的家。
老唐樓經歷日軍侵華,也見證了香港回歸的百年歲月。被譽為「在世華陀」、經常為貧苦人義診的中醫師鍾伯明,1940年來港行醫便入住於此,老醫師仙逝後,長子鍾福利接手醫館,2012年才交由鍾氏親戚郭活卡經營藥行,2017年光榮結業。
2018年,老藥行由新老闆接手,轉型為咖啡店,花費3個月重新整修,保留百年歷史的百子櫃、鐵閘、長木椅、磨藥碗和金漆招牌,牆壁掛上古早的「中醫生開業執照」、當年病人送給老醫師的感謝牌匾等,老藥行自此展開新篇章。
頗具文青氣息的菜單設計用心,飲品承襲老藥行靈魂,有皇牌氣血茶、祛濕降脂茶,還把飲完中藥湯必吃的李子蜜餞,做成酸甜中帶著奶油香的軟餅乾「懷舊嘉應子曲奇」,又敦親睦鄰地融入貴嶼仔的出品,推出「貴嶼仔和記隆花生糖鮮奶咖啡」和「貴嶼仔和記隆鴨頸糖雪糕咖啡」。
但大和堂最出名的還是變奏版港式小吃系列,「雞蛋仔與雞」把老粵菜西檸雞和小吃雞蛋仔湊做堆;西檸雞和小吃雞蛋仔湊做堆;紅磡老店張榮記出品的蝦子麵與紅蝦、玫瑰露酒構成「有蝦的蝦籽麵」,前者脆甜,後者香濃,都是可以接受的港式風味。其他還有以中式糖水設計的手工甜品如「腐竹糖水蛋塔」、「紅棗山楂芝麻餅」,也都值得一試。
環顧四周,顧客年齡層貫穿老中青三代,有年輕人領著老人家來懷舊的,也有中年人結伴前來,打卡的網紅也不在少數。他們有的對老藥行、老醫師有屬於自己的回憶,有的正在創造新的記憶,正如菜單上印刷的兩句古詩「當時只是平常事,過後思量倍有情」,一間咖啡店能做的,就是用美好的食物與空間留住故事,讓平凡的日子可以有滋有味地延續下去。
大和堂咖啡店
- 地址:香港九龍城衙前塱道24號地舖(港鐵宋皇臺站B3出口步行1分鐘)
- 電話:+852-2623-2006
- 營業時間:08:00~18:00
香港旅遊資訊
- 簽證:台灣旅客可持有效期內台胞證入境香港,每次停留不超過30天;無台胞證者可持效期6個月以上護照,出發前至「香港入境事務處」官網(bit.ly/2GCihN0)免費申請「預辦入境登記」,預辦入境登記有效期為2個月,可訪港2次。
- 匯率:港幣兌換新台幣約為1:3.9。
- 航班:台灣每日均有國泰航空、中華航空、長榮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大灣區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直飛香港,航程約1.5小時,票價可洽各航空公司查詢。